Wednesday, January 24, 2024

路 4:1-13 - 丙年四旬期第一主日

丙年四旬期第一主日

路 4:1-13

Fernando Armellini神父的講道詞


大家主日好

每年四旬期開始時,禮儀都會安排我們反省耶穌的試探,因爲我們也像他一樣,有這樣的經驗。我們所面臨的危險是偏離正道,做出與天主聖言所指示的選擇相反的選擇。

我們都經驗過這種內在的衝突,保祿在《羅馬書》第七章中戲劇化地介紹了這種衝突,他說:「因爲我不明白我做的是什麽:我所願意的,我偏不做;我所憎恨的,我反而去做。因爲照我的內心,我是喜悅天主的法律(我知道它是對的、美好的、智慧的);可是,我發覺在我的肢體內,另有一條法律,與我理智所贊同的法律交戰,並把我擄去,叫我隸屬于那在我肢體內的罪惡的法律。」然後保祿呼喊說:「我這個人真不幸呀!誰能救我脫離這該死的肉身呢?(它讓我做出使我失去人性的選擇。)」然後他又回答:「感謝天主,借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已經被解救出來,脫離了那使我不免犯罪的法律。」

這是基督給我們的禮物,是他自己的生命,是他的神(聖神),比保祿所說的罪惡或肉性的法律更强大。在《迦拉達》書中,他說:「你們若隨聖神的引導行事,就决不會去滿足本性的私欲。」肉性的欲望相反聖神的引導,聖神的引導相反肉性的欲望。

肉性不是指肌肉的,而是指來自我們生物本性的衝動。如果有人冒犯了我,我的本性,也就是肉性,會告訴我「以牙還牙」。聖神所給的建議與肉性的相反。如果肉性對我說:「爲自己保留這個世界的好東西」,聖神則會對我說:「把這些東西分享出去,因爲你必須給予你兄弟姐妹生命」。這就是內在的聖神與肉性的衝突。

我們現在向自己提出一個問題:耶穌是否也經驗過這種內在的衝突?其答案對我們而言很是安慰,因爲它讓我們感到耶穌離我們很近。我們發現,《希伯來書》中清晰地表述了這一點,其中說:耶穌在各方面都與他的兄弟姐妹相似,因此,他瞭解我們的弱點,受過我們所受過的所有試探,只是沒有罪。」還有另一個很美的陳述:他瞭解我們的弱點,「不以稱我們爲兄弟爲耻」,因爲他知道要永遠忠于聖神的聲音是多麽困難。

第一位聖史——馬爾谷,也提出了這個對我們而言極具安慰的真理,即,耶穌是我們的兄弟,他也經驗了同樣的疲乏,但却總是對他的神聖身份、對聖神說「是」,並且,他剛受洗完,就被聖神領到曠野裏接受試探。聖史馬爾谷這麽說是什麽意思?這些是他所用的聖經圖像。聖經中的數字40表示整個生命;因此,耶穌在其整個生命中都受撒殫的試探。

因而聖史馬爾谷在編寫完其福音書之後的幾年裏,就耶穌受試探擴展了兩節經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耶穌一生中所發生的事情。路加和瑪竇將這個伴隨耶穌一生的受試探的經驗,總結在三個場景中,即三個比喻。我們記得,當耶穌在受洗中祈禱時,聖史路加說,聽到有一個聲音說:「你是我的愛子」。兒子相似于父親;天父在納匝肋人耶穌身上認出了自己。因此,在受試探的過程中,耶穌向我們展示了天主之子該如何表現,也就是說,要像他一樣,總是允許自己受天主子女的身份所驅動,再現天父的面容。

我們會注意到,那惡者通過扭曲天主的形象來試探耶穌:「你是天主子」,是的,但是是哪一位天主的?惡者會向他提議這個世界的神,而耶穌將不得不看起來像這個世界所認爲的神。耶穌將對那惡者向他提出的所有建議做出回答。惡者,自然是魔鬼,被稱爲「diabalein」,即是,那試圖分離、分裂者。

現在,讓我們聽聽那惡者給耶穌的第一個提議,我們將聽到他(耶穌)的回答:

耶穌充滿聖神,由約但河回來,就被聖神引到荒野裏去了,四十天的工夫受魔鬼試探;他在那日期內什麽也沒有吃,過了那日期就餓了。魔鬼對他說:「你若是天主子,命這塊石頭變成餅吧!」耶穌回答說:「經上記載:『人生活不只靠餅。』」

聖神引領耶穌進入荒野(曠野),曠野是一個聖經圖像,讓人想起出谷;以色列人出谷時,在曠野裏度過了40年,整整一代人。這裏,曠野是指耶穌在這個世界所走的路,數字40表示他的一生。和我們一樣,在這個世界上,耶穌經驗到了生理生命的必要需求,他渴望面餅、水、住所、衣服;他渴望社會關係,渴望知識,渴望健康。這些是一個人必須被滿足的饑渴,而天主已經爲祂的兒女提供了他們所需的東西。人以所獲得的能力和自己的勞動,回應了自己的饑渴。在與物質資源和物質食糧的這種關係中,試探出現了。

在內心深處,人經驗到了一種衝動,即比喻中所描述的魔鬼的聲音;它告訴你什麽?它邀請你專注于這些物質現實,只想著它們,將其視爲全部,「將自己依托于它們,沒有其他。」食物、房子、健康、職業、成功、安康……魔鬼告訴你:這些才是有價值的,忘掉其他。

魔鬼對耶穌說的那句話:「命這塊石頭變成餅吧」,意思是:只對人們的物質需求感興趣,把你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建設這個世界上,其中的所有人都很好,這就够了;將你的能力服務于人們的物質需求,這樣做了,你的使命就完成了;教導你的門徒從事這些物質的事情,這就够了。你會意識到,如果你建設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會愛你,因爲人們想要的就是這個,沒有別的。這就是惡者的邏輯。

我們今天也經驗到同樣的提議,我們必須給出同樣的答案,即真天主子,而非世界之神的兒子,給出的答案。我們世界所盛行的思想是什麽?那就是告訴你,你是神,但要被大家認爲是神,你必須生産物質産品。如果你生産它們,你就是神;如果你不生産它們,你就什麽都不是;所以,只需思考這些,別管其他的,使自己成爲這個世界所承認的神的兒子。這個聲音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它以假面目出現,甚至在那些自認爲是信徒的人內。即使是信徒,在沒有意識到的情况下,也會認爲生理生命就是全部的價值,好像它是唯一的生命。

有時,我們甚至從基督徒的口中聽到一些不美好的表達,這沒有顯示出他們是納匝肋人耶穌的信徒。例如,他們說,重要的是健康。健康是重要的,但它不是最重要的。我們聽到人們說:讓我們努力在這邊過好,然後再看看另一邊是否有什麽東西……如果宗教使人在這邊感覺良好,那麽它就是好的;宗教應該爲這個在世生命服務。有多少次,我們聽到人們說:「我祈禱了,但我沒有被治好,信仰爲了什麽?祈禱爲了什麽?」總是爲生理生命服務,唯一重要的生命,仿佛它是唯一的生命。

因爲我們都需要這些物質的東西來生活,所以試探就是:爲物而活,把它們當作我們的神。耶穌對這個他所經驗到的,與我們所經驗的一樣的邪惡聲音的回答是:「人生活不只靠餅。」耶穌並不否認,我們必須爲養活這個可朽生命的餅而工作。然而,生理生命只持續一定的年限。餅很重要;確實,在聖經中,「吃(ahal)」一詞是最常用的動詞之一,它在舊約中出現了910次,這表明對天主而言,人什麽都不缺多麽重要。但是,人不僅僅靠物質的餅而活著;他們需要能滋養他們內的天主兒女的生命的食糧,這生命是不朽的,很重要。這不朽的生命,這天父所賜給我們的、必須顯示出來的生命,必須在我們內生長和發展。

我們有一個給我們可朽的生理生命的父親,但我們還有一位天父,祂賜給我們祂自己的生命,這生命必須由來自天上的天主的聖言和智慧所滋養。一個人如果不找尋自己存在的終極意義,就會永遠以這個世界的現實爲中心。人不會成爲神,不會成爲超人,而是會回歸我們生理生命所來自的靈長類世界。

四旬期是一個寶貴的時間,讓我們可以反省,我們作爲信徒,或作爲只相信物質生活的异教徒,與世物的關係。然後讓我們問問自己,某些開支是否與福音的選擇相符,某些投資,某些留給孩子的驚人數額的遺産,某些快樂的旅行,某些銀行賬戶……我們要小心,因爲很難滿足于「日用的食糧」……所以,所有人都可以擁有生活的必需,但積攢的誘惑很强。

在以世物提出錯誤建議之後,現在讓我們來聽聽,魔鬼接著又向耶穌建議了什麽?:

魔鬼引他到高處,頃刻間把普世萬國指給他看,並對他說:「這一切權勢及其榮華,我都要給你,因爲全交給我了;我願意把它給誰,就給誰。所以,你若是朝拜我,這一切都是你的。」耶穌回答說:「經上記載:『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唯獨奉侍祂。』」

我們已經看到了魔鬼就我們與世物的關係提出的建議;他告訴我們爲自己保留它們,不分享它們,而要積攢它們。我們也聽到了耶穌對這種衝動的回答,這衝動就如保祿所說,是肉性的。這教導我們要給世物以正確的價值,我們不僅與周圍的物質現實有關,我們也與身邊的人有關,與我們的同伴有關,這裏,魔鬼也提出了一個錯誤的建議,與聖神的聲音所建議的相反。

即使是耶穌,也經驗了這種聖神和肉性之間的衝突,路加又用了第二個比喻來描述這個衝突。他說,魔鬼把耶穌帶到高處,讓他看到這個世界的所有王國。我把奧古斯都的公會所放到了背景中。魔鬼對他說什麽?「看,這麽多王國……我把它們都給你,因爲它們都在我手裏,是我在管理這個世界。人們所接收的邏輯,就是我向他們提出的邏輯。」

不難想像魔鬼向耶穌所提出的邏輯,因爲那正是魔鬼對我們的建議。魔鬼告訴我們什麽?正如他對耶穌所說的:「在你與他人的關係中,要努力嶄露頭角,突顯自己,支配壓制他人,使自己受人服侍。」他對耶穌說:「你,要達到建立你王國的目標;你必須聽我的。你有能力,有才智,可以感動群衆,可以成爲明星,整個世界都將臣服于你,你將在世上留下你經過的痕迹;歷史書會談論你,稱你爲偉人,想想有多少城市會冠以你的名字。凱撒命名了「凱撒勒雅」,有30個這樣的,然後是亞歷山大、安提約基雅,然後你將享有不朽的榮華。」

他(魔鬼)當然給他(耶穌)看了著名的Jovis別墅,這是提庇留在卡普裏(Capri)建造的十二座別墅之一。提庇留就曾住在Jovis別墅,它位于海拔300米處,就在那不勒斯灣(Bay of Naples)前面。正是耶穌公開生活開始的那一年,提庇留離開羅馬,住進了這座別墅。魔鬼對耶穌說:「你可以擁有這一切的王國,但有一個條件:你必須聽從我,你必須朝拜我。」

這是什麽意思?「你必須遵從我的標準,我的命令……你看,我教你世事如何發展,因爲世界在我手中,人們聽從我,遵循我的建議。難道你沒有看到人們相互競爭嗎?就在《訓道篇》的第四章中……耶穌,如果你讀了《訓道篇》,你就會看到人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互相競爭。聽我說,加入這競爭;你會占支配地位,你會贏,你會建立你的王國。」

這就是魔鬼對耶穌提出的欺騙性建議,他對我們也是這樣做的。世上統治者的王國,都是從與魔鬼的契約開始的。凡是對鄰人行使統治權的人,凡是有爲戰勝他人而進行的鬥爭的地方,凡是有人被迫向鄰人下跪的地方,就有對魔鬼的朝拜,就有與魔鬼的協議。對于這種急于求勝、要支配,並因此以優越的態度與他人交往的行爲。

耶穌的回應是什麽?選擇就在支配與服務之間,在競爭與支持之間,在支配他人與爲他人服務之間。耶穌的回答是:「經上記載:『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唯獨奉侍他。』」

「朝拜上主」是什麽意思?我們已經看到了朝拜魔鬼的含義;其意思是聽從和遵循他的建議。「朝拜上主」,意思是聽從祂的話,遵循祂的建議;上主的話向你建議什麽?聖神對你的建議與那魔鬼,即肉性的建議相反。上主說:「你想成爲偉大的人是對的,現在我將告訴你如何做;如果你想成爲偉大的並支配他人,那是虛假的偉大;這是一種病,是自我膨脹。

如果你想成爲真正偉大的,就去爲你的同伴服務。你偉大,不是因爲你占據了首位,不是因爲你爬到了最高處,每個人都能看見你並爲你鼓掌,而是因爲你下到底層,選擇了末位;你偉大,不是因爲你用暴力征服別人,而是因爲你致力于和平。耶穌以成爲僕人開始這個新世界,正如《斐理伯書》第二章中著名的一段文字所說:「你們該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他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爲應把持不舍的,却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形狀也一見如人;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到此,我們已經看到了與世物的錯誤關係所帶來的的危險,然後是我們與身邊同胞的錯誤關係所帶來的的危險。還可能與我們上面的那位,即天主,有錯誤的關係。然後是路加告訴我們的第三個比喻,讓我們來聽聽:

魔鬼又引他到耶路撒冷,把他放在聖殿頂上,向他說:「你若是天主子,從這裏跳下去吧!因爲經上記載:『祂爲你吩咐了自己的天使保護你,他們要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頭上。』」耶穌回答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魔鬼用盡了各種試探後,就離開了他,再等時機。

第三個試探被放到了聖殿頂上,那是那個時代的地方。在背景中,我放置了一張皇家門廊的重構圖,它是一個宏偉的建築,占據了聖殿廣場的整個南部。有四排柱子支撑著這座185米的建築,有兩層樓,每層有40根柱子,高10米,再加上一米八的格林多式柱頭。就在這個門廊的東角是聖殿的頂部。從這個頂部看下面的基德隆急流,當時有一個大約60米的落差。今天,基德隆河的河床已經上升了大約20米,但這種高度差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這裏的試探是什麽?從聖殿頂部俯視,可以看到整個廣場,可以看到以色列民的宗教活動,即耶穌時代的猶太教的活動。人們要向天主奉獻犧牲,用羔羊獻上燔祭。這就是通過司祭作爲媒介,人們可以獲得主的恩惠,因爲人們不能無償得到任何東西;人們必須爲這恩惠做出應有的貢獻。你可以去祈求恩惠,做出承諾,禁食,最重要的是按照誡命生活。如果你服從天主,那麽天主也準備好賜予你奇迹和神迹;相反,如果你因違反祂的誡命而激怒了祂,那麽祂就會懲罰你。

有一種試探,就是要你接受聖殿中所朝拜的那個天主圖像。魔鬼對耶穌說:「你要適應這個宗教,因爲人們非常喜歡這樣的天主,因爲如果你向祂祈求,如果你給祂一些東西,祂就會賜給你恩惠。」這就是人們與之建立商業關係的天主。如果你給祂祂喜歡的東西,你就會得到應得的禮物。試探中提到了天主曾就自己說過的話:「既然你是天主的子女,是個好人,你爲祂所喜悅,那麽因此,祂愛你,你可以從聖殿頂上跳下去,因爲對你這樣的好人,天主會行奇迹,派祂的天使來拯救你。」這試探也源自對天主話語的歪曲解釋:聖咏第91篇中說:天主會派自己的天使來保護你,使你的脚不會在石頭上碰傷。

相反,如果你是一個惡人,天主會讓你跌落,祂會毀滅你。稍後,我們將看到耶穌拒絕這個天主圖像,因爲它是魔化了的,它扭曲了天主的身份,祂是無條件的愛,他只對每個人好,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因爲每個人都是祂的子女。與祂沒有交易;沒有什麽可以給祂,只能白白地接受。如果你表現得好,你就是跟隨祂;如果你遵循他的指示,你就會表現得好,就能度真人的生命。這不涉及任何功績;我們只需感謝祂賜給我們的光,祂無償地賜給我們恩惠。一個要求你做祂所喜悅之事,從而獎賞你的天主,是一個偶像;這個天主圖像是被魔化了的。這就是其中的試探。在這個試探中,讓我們說清楚,許多信靠天主的基督徒也參與其中,他們知道自己是祂的子女,也確信自己表現良好,也確實如此,因此他們認爲與他人相比,天主必須更保護他們,當他們祈求祂時,祂必須用恩惠和奇迹保護他們免于一切凶惡。而當他們也遭遇不幸、疾病和灾難時,就如既發生在他們身上也發生在所有其他人身上一樣,不管是否是信徒,都有可能遭遇這些。此時他們很吃驚。他們覺得被背叛了,被他們的天主拋弃了。

所以,他們會說什麽呢?「信仰有什麽用?既然上主對待我們與對待其他人,與對待那些行爲不端的人一樣,那麽表現得好又有什麽用?」然後他們會說:「如果有天主,祂就會用奇迹來干預,爲什麽祂沒有這樣做?」祂根本不會這樣做,因爲那樣的天主不存在;這就是爲什麽祂不干預;那是邪惡者發明的一個偶像。耶穌要推翻猶太教的整個宗教機構,因爲它朝拜那個天主圖像。這就是以色列人在曠野中所受的試探;在沒有水的時候,他們呼喊什麽?「上主是否在我們中間?」在《出谷紀》第17章中,人們要求祂證明祂的愛,他們懷疑天主的愛;他們沒有看到神迹,因此不相信天主愛他們。

那麽,聖咏第91篇中所說的天主派遣祂的天使,是真的嗎?當然,這是真的。聖經中的天使與赫耳墨斯(Hermes)、與脚踝和頭部有翅膀的墨丘利(Mercury)沒有關係。聖經中的天使是任何一個天主之愛的傳遞者,傳遞祂對窮人的關懷,對那些生命出錯的人的溫柔。天使是天主之善意的傳遞者。因此,讓我們努力認出天主放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天使;讓我們也努力成爲天使,幫助我們的兄弟姐妹,從而在世上彰顯天主的溫柔。

耶穌是如何回應這個試探的,即要他去朝拜聖殿裏受朝拜的天主?他回答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愛的人相信自己所愛的人,不需要證明;當要求愛的證明時,意味著有懷疑。耶穌永遠取消了與天主的商業關係,因爲它冒犯了天主。即使是耶穌,也經歷了這個試探;他當然想知道,爲什麽天父不干預,不證明他在所有這些爭論中是對的。特別是在他生命的盡頭,在他被定罪和處决時:爲什麽天主不干預?爲什麽祂不站在正義的一方?爲什麽祂不讓事件遵照常理,好像祂不存在一樣?爲什麽惡人會戰勝義人?爲什麽祂不介入,揭穿亞納斯和蓋法的謊言?

這些都是耶穌心中的疑問;戲劇化的問題也伴隨著所有時代的人們,它們就是:爲什麽惡人會興旺?生活對弱者常常是不公的,是殘酷的,爲什麽天主任由它這樣?這些都是人們的問題。這就是懷疑天主之愛的試探。耶穌說,「不要試探天主的愛;你要麽相信祂,要麽不相信祂。」

耶穌即使在生命中最戲劇化的時刻,也拒絕要求父證明祂的愛;他從未懷疑過父的信實。結尾:魔鬼用盡了各種試探後,就離開了他,再等時機。這個結尾比較難懂。首先,它說的是已經用盡了各種試探,這三個比喻概括了耶穌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耶穌在各個方面都受到了試探,就像我們受誘與我們周圍的物質現實建立錯誤的關係,與我們身邊的人,我們的同伴,建立錯誤的關係,與天主建立錯誤的關係。耶穌克勝了這些試探。他說,魔鬼會在指定的時間回來。如果我們讀《路加福音》,撒殫並沒有再出現;他只出現在第22章,文中說:撒殫進入了那名叫依斯加略猶達斯的心中,他去同司祭長商議,同意把耶穌交給他們。

這開始將我們帶到耶穌受試探的最戲劇化的時刻,那時他受誘懷疑天父的愛。這個試探出現在他口中,並由聖史瑪竇和馬爾谷所提及。他們告訴我們,耶穌說:「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爲什麽捨弃了我?」這就是他所受到試探,而聖史路加則告訴我們他是這樣回應這個試探的:「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托在你手中。」

在這裏,耶穌向我們展示了對這個懷疑的勝利,即天主無條件地愛我們。耶穌總是相信天父的愛;他不需要證明。

祝大家主日好,並過好新的一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