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4, 2024

路3:15-16.21-22 - 丙年 主受洗日

主受洗日 – 丙年


路3:15-16.21-22

Fernando Armellini神父的講道詞


大家主日好

主顯節剛剛過去,我們知道,古希臘人用「epifaneia」這個詞表示他們神明的顯現。當朱庇特或阿波羅通過神迹和异象顯示他們的存在和力量時,希臘人稱這些顯現爲「epiphanies」。我們基督徒借用了這個詞來表示我們天主的顯現。

在最初幾個世紀的教會中,甚至在今天的東正教中,主顯節慶祝的不是天主的一個顯現,而是三個顯現;在三個時刻,天主顯示了祂面容的光輝。

天主的第一個顯現發生在創世之時,這被瑪竇福音中所記述的賢士所接受。我們可以用現實的方式走近創世紀,使用我們需要的生物。那麽作爲人類,我們會以某種方式使用它們;我們用叉子和勺子吃東西,但我們的姿勢與我們的祖先「前人類」一樣。另一種走近創世紀的方式,是默觀者的方式,即尋求這一切創造的意義,信徒因此而接受這個顯現,即天主之愛的彰顯,祂爲祂的子女們準備了一個美麗的家。

主顯節慶祝的天主的另一個顯現,是耶穌受洗時的顯現,今天我們將默觀這個顯現。第三個顯現,第三個被慶祝的顯現,即今天的東正教仍在慶祝的顯現,是加納婚宴。我們將在下個主日反省這個顯現,但我們現在就提一提它。天主面容的顯現,祂是愛,且只是愛。人類一直把天主想像成一個有權發號施令的主人,他慷慨地獎賞那些服從他命令的人,用瘟疫和灾難嚴懲那些違反命令的人。這個天主面容是人們戴在真天主面容上的面具。當祂來使自己被看見時,天主顯示了祂自己,(這就是「顯現」,)將自己顯示爲無條件地愛妻子的丈夫。即使她對他不忠,他仍然愛她。這個天主面容的顯現,不能不使我們充滿無限的喜樂。我們將在下個主日反省這個顯現。

洗禮是天主的什麽顯現呢?《弟茂德前書》中說,天主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住于不可接近的光中;沒有人看見過祂,也不能看見祂。幾天前我們在《若望福音》的序言中也聽到過,其中說: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沒有人能看見;只有那獨生者,他給我們詳述了。在主受洗日,有天主的一個顯現。爲什麽天主子要來到這個世界?確切地說,是爲了讓人看見。

隨著受洗,耶穌開始了他的公開生活。他要走過巴勒斯坦的街道,也要走出巴勒斯坦;他要走過各城鎮,要進入各城市的會堂,以顯示天主的面容。他是來向我們顯示天主的真面容的。祂是我們所信仰的唯一的天主,是我們將要看到的閃耀在耶穌臉上的那一位。

這就是洗禮中的顯現。我們現在要問的是,耶穌時代的以色列人所期待的天主的顯現是什麽?而我們今天所期待的天主的顯現又是什麽?讓我們來聽聽發生了什麽:那時,百姓都在期待(默西亞),爲此,人人心中推想:或許若翰就是默西亞。聖史路加借著告訴我們當時人們的期待,來引入對耶穌受洗的描寫。讓我們試著理解耶穌時代的以色列人的期望。

以色列是一個幾個世紀以來一直遭受苦難的民族,迦南,即巴勒斯坦,是一個通道,總是被其他民族入侵。東邊是强大的亞述帝國、巴比倫帝國和波斯帝國。西邊是法老的大王國。以色列的領土被夾在這些大國之間。在國際舞臺上,以色列從來不算什麽。即使是聖經中所稱揚的偉大的達味王國和撒羅滿王國,也從未存在過;那是一個從未實現的偉大夢想。儘管歷史上有種種失望,但幾個世紀以來,以色列始終孕育著對光榮未來的希望。

這就是他們的希望,一個始于納堂對達味的許諾的希望,他許給他(達味)的後裔一個永恒的王國。在歷史上的某些時刻,這個希望逐漸消失了。當一切順遂時,這個希望沒有被培養起來,但在危機和受苦的時刻,對所應許的默西亞、達味之子、救世主的期望會重新浮現,人們呼求上主派遣會開始一個和平、正義、幸福、安寧的王國的那一位。在基督之前的最後兩個世紀裏,這個希望得到了强調。出于什麽原因呢?首先,因爲那是一個有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的時代;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生活在希臘和羅馬大地主的强權之下。這是以色列的情况;而居住在羅馬帝國各個城市的猶太人非常富裕,是一個强大的經濟、商業和金融勢力。

巴勒斯坦的危機是經濟上的、政治上的,也有宗教認同的危機,因爲以色列人接觸到了偉大的希臘羅馬文化,他們中的許多人受其誘惑,放弃了他們祖先的信仰。在這種環境下,出現了一些政治和宗教團體,即我們非常熟悉的猶太教派,至少其中一些是。這些教派都在期待一位默西亞,但他們有不同的期望。

薩杜塞人期望什麽?他們是富人;他們很富裕,他們是聖殿司祭;他們期待一位做大司祭的默西亞,希望他能完美地推行一個狂熱朝拜、熱衷祭獻的宗教,這將開啓新的世界,與天主的關係是商業化的:我們向祂獻祭,祂賜予我們恩惠。這是薩杜塞人所期望的。對他們而言,默西亞將是一位大司祭。

法利塞人也期待一個變化,一位默西亞,他會很好地解釋「 Torah」(法律書),並確保它得到遵守,然後世界就會改變;一個新的世界將隨著對法律書的遵守而誕生,這是他們所等待的默西亞。然後是來自庫姆蘭的艾塞尼人,他們期待著一位默西亞來領導光明之子,與黑暗之子鬥爭。他們也想著要拿起武器,拿起劍,强行將光照入黑暗。狂熱者會在耶穌之後出現;他們在耶穌時代並不存在。他們是氣急敗壞的民族主義者,他們期待默西亞是一個軍事領袖,一個國王,真正的達味之子,他要掃除外邦侵略者,使猶太民族統治地上所有的國家。

然後,一些人期待著預言中的內容,即天主會親自介入,統治以色列。厄則克爾先知在第20章中,以天主的名義說:「我指著我的生命起誓:——吾主上主的斷語——我必以强力的手,伸出的臂,爆發怒氣,統治你們。」這些都是對天主直接干預的期望。這些都是耶穌來到約旦河邊時以色列人民的期望。

他們內心都在想,若翰是不是默西亞。這位施洗者帶來了巨大的希望。當代歷史學家Josephus Flavius向我們很好地介紹了這個人物,他說:「洗者若翰是個好人,他敦促猶太人過正直的生活,以公正的態度對待彼此,虔敬地服從天主,並接受洗禮。」但這位歷史學家說:「若翰認爲即使是這種洗禮,也不能被認爲是對罪的赦免,而且確信,如果沒有內在的皈依,就只能是身體的淨化;靈魂必須事先通過正義的行爲得到淨化。」他在結束對洗者若翰的描述時說:「黑落德王在自己許多邪惡行爲之中,又增加了一項:他把這個好人,即洗者若翰,關進了監獄。」

擁有所有這些期望的人們,在洗者若翰身上看到了默西亞的影子。在我們繼續之前,我們問自己,我們對天主的默西亞有什麽期望?我們從天主的默西亞那裏期望什麽?我們期待天主什麽樣的顯現?我們要小心我們的期望,因爲我們可能在期望天主從未許諾過的東西,或者說是已被明確排除的東西。也許我們期望天主通過神迹來彰顯祂的能力,直接解决我們的具體問題,即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我們無法解决的問題,祂將通過神迹來解决。祂不會的。祂從未許諾過這些。如果我們期待天主以神迹顯現,我們將看不到。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希望有一位能給我們的忍耐帶來意義,能回答我們自問的深刻問題,能告訴我們如何做人,給我們內在的力量,以成爲和平世界、正義、愛的建設者……如果我們等待的是這樣一位默西亞,我們就等對了人。

現在,讓我們聽聽洗者若翰對那些相信他是默西亞的人所作的回答:

若翰便向衆人說道:「我固然以水洗你們,但是比我强的一位要來,就是解他的鞋帶,我也不配。他要以聖神和火洗你們。」

洗者若翰避開那些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的衆人,說:「我不是人們所期望的那位。你們所期望的愛與和平,及正義的世界,不是由我而建,而是由我後面來的那位。」正如你所看到的,默西亞可能會與可靠和正義的人混淆,與智者混淆。我們內心對靈性深有需求,渴望探索生命的意義。這需求無法保持安靜,它需要一個答案。它可以被擱置一段時間,但隨後它又會重新出現,因爲我們被造得很好。我們可以在這個世界的智慧中,在許多宗教命題中,在教義中,在靈修傳統中,在流傳的人文主義中尋找答案。我們會找到許多很美的答案,但我們永遠不會滿足,因爲我們被造得很好,我們是爲基督及其福音而受造的。

當我讀柏拉圖的文字時,當我聆聽蘇格拉底的智慧時,我說:「多麽美的話語。」但只有當我找到基督時,我才會說,正如伯多祿所說,「只有你有永生的話」。無論是蘇格拉底,還是亞裏士多德,還是柏拉圖,還是其他的哲學家,只有基督給出了終極的、確定的答案,圓滿回答了我的問題。洗者若翰爲了證明他和默西亞之間的區別,他繼續說:「我以水洗你們,但他要以聖神洗你們。」他所使用的圖像非常有效;它是指可以在外部清潔一個人的水,或澆灌植物的水,但只有當植物吸收它時,或當它被喝下時,它才會具有生命力。所以,這水是在裏面的;它不在外部發揮作用。

若翰說:「我的洗禮是外在的,它清洗的是人的外部,它只是一個標志,預先使人懷有善意而改變生活,並準備好迎接天主的顯現。它只是爲迎接真正的洗禮,即聖神的洗禮,而做的一個準備。」一個新人的誕生,必須有新生命的種子進入他內,如同新生命之水,這生命不是來自地上,它是來自天上的禮物。而這禮物,這生命,洗者若翰是無法給予的;因爲他並不具備。

耶穌的洗禮不是用清潔外部的水,而是用由內滲透的水,是涌向永生的水,正如耶穌對撒瑪黎雅婦人所說的那樣。它是神聖生命的恩賜;它是永恒者的生命。這洗禮也將是火的洗禮。當我們聽到火的時候,我們立刻會想到天主的懲罰。大錯特錯。天主只知道一種火,就是五旬節的火,即祂的聖神。此外,聖史路加在其福音書第12章中提到,耶穌說:「我來是爲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麽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可以肯定的是,他說的不是地獄之火,而是聖神之火。火讓人想起淨化,想起所有舊東西、古老的世界的毀滅,想起先知們所預許的猛烈的洪水。它燒毀了所有舊人,所有仇恨、怨恨、戰爭,它摧毀了它們。聖神開創了一個新現實。是天主的默西亞將這聖神澆灌給信徒,使他們成爲新人。這就是耶穌受洗時天主的顯現的背景。

現在,讓我們聽聽路加對它的描述:

衆百姓受洗後,耶穌也受了洗;當他祈禱時,天開了;聖神借著一個形像,如同鴿子,降在他上邊;並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

現在,我們開始默觀我們天主的顯現,即天主真面容的顯示,祂在洗禮中開始顯示自己。只有聖史路加叙述了一個細節:耶穌與衆人一起受洗;因此,他與罪人混在一起。沒有哪位神曾以這種方式顯示自己。以色列人期待什麽樣的天主,期待天主什麽啓示?他們一直接受經師和法利塞人的教育,所有以色列人腦中被灌輸的是一個公義的天主的圖像,祂燒毀罪人;而這個天主圖像在此刻被推翻了。天主不燒毀罪人;祂站在他們身邊,在生命道路上陪伴他們。如果天主將自己顯示爲一個正義者,那麽所有人都會歡迎祂。這是他們所信的天主,洗者若翰也有這樣的天主圖像。這是一個由耶穌受洗開始的啓示,但它將貫穿他的一生。

耶穌啓示出了這位愛罪人的天主,祂比任何人都厭惡罪,因爲沒有人像祂一樣,知道罪會傷害祂的子女,但祂一直都是愛罪人的。此天主面容的啓示,與舊約的啓示並不矛盾,而是一種延續。我們可以回想,天主把祂的子民從埃及的奴役中解救出來,然後讓他們在曠野中行走;祂沒有丟下他們,而是一直陪伴祂的子民。白天有雲彩引領他們,夜晚有火引領他們,然後還有約櫃,約櫃將被放入聖殿,一直都有天主臨在的標記。在曠野中,當人們拒絕上主,他們的拯救者,寧願選擇偶像時,天主離開了營地,祂的帳幕搭在了營地外,但祂繼續陪伴著祂的子民;祂從未遠離祂的子民,儘管祂已被拒絕。然後祂又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裏,在象徵祂臨在的約櫃中。當人民被驅逐到巴比倫時,厄則克爾先知說:我看見革魯賓進入聖殿,它們將約櫃(天主的光榮)升起,停在橄欖山上。然後他看見它們與約櫃一起往東去,朝著巴比倫河的方向,祂的子民被囚在那裏。而當人民從流放地返回時,厄則克爾先知再次看見革魯賓,將約櫃帶回耶路撒冷的聖殿。

天主一直都顯示自己站在祂子民身邊,但此處,在納匝肋人耶穌身上的顯示,是圓滿的啓示。天主與罪人站在一起。然後,聖史路加指出,耶穌在祈禱。耶穌的祈禱意味著他與天父的持續對話。耶穌總是想忠于他天主子的身份,這就是爲什麽在每一個時刻,他都選擇聖神給他的提議,是他天主子的身份使然。現在,聖史引入了三個圖像,向我們介紹了耶穌受洗時所發生的事。

第一個圖像是:「天開了」。這意味著天是關閉的。這個圖像是什麽意思?在古代中東的宇宙觀中,天空被想像成一個巨大的罩,將天主的世界與人類的世界分開;在閃族文化中,有七重天的說法,這將天主的寶座與地面分開,在每重天之間,有500年的路。天主關閉了天門。祂爲祂子民的罪和不忠感到悲傷,祂變得不可接近,也不再派先知,因爲人們不聽從他們;他們有這種戲劇性的經歷,即天主沉默了。聖咏作者在聖咏第74篇中說:我們中不再有先知;沒有人告訴我們,與祂子民斷絕關係的天主,會沉默多久。

這裏有對這些人的祈禱的回答。依撒意亞先知告訴我們,以色列人有一個很妙的祈禱,他們轉向上主,對祂說:我們雖不忠,但你是我們的父親;亞巴郎不承認我們是他的子女;依撒格、雅各伯,都遠離我們,但你是我們的父親,我們只是泥土,你是我們的陶工,我們都是你手中的作品。然後是祈求:把天打開,下到你子民那裏。這就是耶穌受洗時的回應:天開了,這裏我們可以默觀天主的第二個顯現。現在與我們一起的是天主自己,祂已成爲我們中的一員。天不能再關閉了,因爲天主與我們同在。

第二個圖像是鴿子,聖神如鴿子降在耶穌身上。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在創世之前,天主的神在水面上運行。現在,聖神又出現了,運行在約旦河的水面上;它現在出現,是因爲新人類即將誕生。鴿子還有第二個參照,就是洪水中的那只鴿子,宣告新人類的誕生;舊人,指的是罪,已經被水摧毀了,現在新人即將出現,由這只鴿子的飛翔來代表,聖神所期望的總是新的創造。

然後是鴿子的象徵意義,其內容是所有文化的共識。鴿子讓人想起溫柔與和平,聖神不是以猶大支派的獅子,而是以鴿子的形象停在耶穌身上。鴿子是甜美的。也許以色列人所期望的,是不一樣的聖神降臨,不是鴿子,而是火,以硫磺來焚燒罪人,就如祂在索多瑪和哈摩辣所做的那樣。我們知道,上主也從天上投擲祂古老的箭,來驅散祂的敵人。這裏,聖神如鴿子般降臨在耶穌身上。在這裏,我們看到了溫柔、慈祥、仁愛,我們總是能在耶穌身上找到這些特徵。聖神總是以和善在耶穌內顯示自己;祂以鴿子的溫和接近罪人,祂不會折斷破裂的蘆葦;祂不會熄滅仍在燃燒的燈火。在所有文化的認知中,鴿子都是依附自己巢穴的;歸巢的鴿子,當鴿子被釋放時,它們會回到自己的巢穴。這裏,鴿子停息在耶穌身上,因爲那是它穩定的居所。洗者若翰說,「我已經默觀到聖神如鴿子般從天降下,停留在他身上」。聖神住在耶穌內,就像住在自己的房子裏一樣,住在圓滿中。

然後是第三個圖像「有聲音從天上說」。這是一個在辣彼文學中經常出現的表述。辣彼們用這個表述來表達天主的想法,比如,在他們的一個討論中。爲了將某個陳述歸于天主,他們會用這個表達,即「有聲音從天上說」。而在我們的這段叙述中,是爲了以天主的名義確定耶穌的身份,即「你是我的愛子」。天主保證,在納匝肋人耶穌身上能認出自己。

我已經重複過多次,在閃族文化中,當說「某個人的兒子」時,意思是「肖似」某人,而不是由某人而「生」。當說「這個兒子肖似他父親」時,不僅是因爲他的外貌特徵,因爲他父親給了他生理生命,而且是因爲他繼承了他父親的人性;這樣,他父親就承認他是自己的兒子。「凡看見你的人,就看見了我,看見了我的整個人性。」

這裏,祂對耶穌說:「你是我的兒子。」也就是對我們說:「你想看見我嗎?那就看他,我在這個完美再現我形象的兒子身上認出了自己。」因此,如果我看見愛罪人的耶穌,我就會發現天父對罪人的愛;如果我看見耶穌寬恕,我就明白天主是仁慈的;如果我看見耶穌治愈病患,我就明白天主是良善的,祂希望人得生命。

然後,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這參照的是亞巴郎的故事,他必須把自己的兒子,即他的愛子,獻給天主。天主邀請我們不要將「愛子」簡單地視爲一個人、一個先知、一個和其他人一樣的兒子。他是「獨生者」;他是獨一無二的;他是天父的愛子。「我的愛子」,我們已經知道這個表達,因爲我們可以在《依撒意亞先知書》第42章中找到它。是天主,宣布耶穌是那個忠信的僕人,是祂派來世界確立公正與正義的先知。天父用這個表達來稱呼耶穌,說明這個預言在耶穌身上應驗了。因此,來自天上的聲音實現了人類所有的期望,顛覆了我們對天主的概念。

我們在耶穌的受洗中開始默觀天主的這個顯現,這是天主自己的一個顯示。然後祂將以自己整個在世生命來確認;在十字架上,祂將使這個天主面容的顯示達到極致。

祝大家主日好,並過好新的一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