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將臨期第三主日
路3:10-18
大家主日好上個主日
我們聽到了洗者若翰宣講悔改的洗禮。悔改意思是要完全改變指導我們生活的價值尺度。如果我們把金錢、事業、成功放在頂上,再下面一點是家庭,然後是信仰、福音,當然,如果我們有時間的話。悔改意思是改變這個價值尺度。因此尋找生命的意義,認識基督很重要。然後,所有其它的價值,包括金錢,也很重要,但應擺在正確的位置。
我們的誘惑是翻轉這個價值尺度。悔改就是意識到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什麼是最重要的。洗者若翰繼續他的宣講:“你們要結與悔改的心相稱的果實”。第一要改變思想,在腦子裡排好正確的順序,然後需要結果:改變的果實,悔改的果實。今天,洗者若翰解釋作為悔改的結果,會結出什麼果實。果實(複數)表明這個悔改何時是真實的。
三種人來到洗者若翰面前想知道他們應該做什麼。這三組人問同樣的問題。第一組人是群眾,他們問:“我們該做什麼呢?”讓我們聽聽:
群眾問洗者若翰,“我們該做什麼?”他回答他們說,“有兩件衣服的,要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該照樣做。”
我們也有類似的情形,比如,當我們聽某些福音的反省時,覺得很困擾。以前,我們安於我們的宗教實踐,我們認為我們緊跟天主的腳步,而後,我們意識到還有別的……我們問自己:“如果我認真地對待耶穌所說的,我的生命選擇會受到挑戰。以前我對自己安靜的生活方式,對我的祈禱,對我的敬禮感到很自在,但現在福音的要求很有挑戰性。”
其實,耶穌的要求很高。與基督和祂的福音相遇總是引起心智紊亂,如果我們對聖神的光開放。然後,自然而然產生問題:那麼,我該怎麼做?我認真對待耶穌的要求了嗎?或者我繼續自己的生活……這也不錯,但這是不是一個有限的跟隨?道德上的悔改,即生命的改變只有在心智改變之後才會發生。首先你必須創造信念,然後才會做出激勵人心和有說服力的選擇。
群眾問洗者若翰的問題,在新約中出現過幾次。比如,當逾越節過後,伯多祿對群眾說:“你們沒有接受默西亞,你們犯了罪,你們給天主的默西亞定了罪並處決了祂。”群眾問:“所以,我們該做什麼?”還有,曾經悔改的保祿說:“主,我該做什麼?”這也是我們必須問的問題。如果我們決心跟隨納匝肋人耶穌所提議的選擇,那麼我們把這個問題放在我們的具體選擇之前:“我該做什麼?”如果我們想讓基督進入我們的生命……這段時間(將臨期),是我們等待的時期,反省的時期,為能真正讓耶穌進入我們的歷史,因為聖誕節不是一個感性的慶祝,有很多情感、音樂、燈光……沒問題,但讓耶穌進入我們的生命是令人不安的,使我們感到有點害怕。然而我們要謹記,如果祂進入我們的生命,這只會帶給我們喜樂和生命的滿全。這是祂進入我們生命的原因。
讓我們現在儘量認真對待洗者若翰給群眾的答案:“有兩件衣服的,要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該照樣做。”洗者若翰的第一個請求,我們也該照樣做,如果我們真的想讓耶穌進入我們的生命。這是要我們有對世物的割捨。它們很重要,但你必須讓它們在該有的位置。我們必須批判那引我們覺得似乎永遠都不夠,而去不斷囤積獨佔世物的本能。只考慮我們自己,而忘記那些真正需要的人,這是我們的本能。洗者若翰讓我們管好這個本能,去和有需要的人分享。所以,如果你有兩件衣服,要分給那沒有的。
這是悔改的第一個果實。否則,我們沒有悔改。我想,如果今天群眾問我們基督徒同樣的問題:“我該做什麼才能成為好的基督徒,才能讓福音滲入我的生命?”我想我們很多人會給出好的建議。比如,勿通姦、勿偷盜、勿欺騙……洗者若翰沒有建議避免這些罪。他講出了一個我們常常忘記的罪:疏忽的罪。所以,按照洗者若翰的說法,悔改意思是不再犯這個罪。《雅格伯書》中說:“如果你知道如何行善而沒有做,這就是罪。”《若望一書》第三章說:“誰若有今世的財物,看見自己的弟兄或姐妹有急難卻對他/她關閉自己憐憫的心腸,天主的愛怎能存在他內?”這就是疏忽的罪。如果一個弟兄或姐妹有急難,我找別的解決辦法,這是不對的。我被召做什麼?聖若望說:“孩子們,我們愛,不可只用言語,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動和事實。”(若一3:18)
洗者若翰沒有提議效仿偉人去實踐克己、貧窮的理想,或隱退到修道院去……而是提議準備好進入一個新社會,一個不囤積、不獨佔世物的社會,一個關注弟兄姐妹之需的社會。在那裡有分享。記住,世物是給天主的所有子女的。愛近人,讓我們僅保留所需的,而不佔有別的。洗者若翰對群眾的建議是有挑釁性的。舊的正義就是給每個人應得的。一個人可以保留以他自己的能力獲得的,或多或少……這個舊正義結束了。天主的正義有個前提,那就是天主是一位父親,祂想要祂所有的子女都快樂,都過體面的生活。天主作為父親想要的結果是:人人友愛。
任何的囤積,超過所需,都是對有需要的弟兄姐妹的掠奪。所以,我們必須注意這個召叫去避免疏忽的罪:不做你知道你應該且能做的善事。如果你想接受天主的默西亞,這是第一個要求。否則,我們將照我們的嗜好接受其他的默西亞。讓我們注意洗者若翰給群眾的回答。
現在,我們聽聽洗者若翰給第二組人的建議:
稅吏也來受洗,問他說:“老師,我們該做什麼呢?”他對他們說:“除了規定的以外,不可多收!”
那些負責收稅的人不被人看好。稅吏員在以色列是最不受歡迎的人,不僅因為他們的職業不讓人同情,也因為他們做事的風格。交稅是簽約的,有固定的數額被呈到羅馬行政長官那裡,其餘的就是稅吏的。我們很容易猜到其中的圈套、花招、濫用職權。為更好地理解,可以去讀讀曾任西西里總督的Cicero對在其三年任期內所發生的Gaius Verres盜竊案說了什麼。然後,我們就能明白在耶穌的時代所發生的。
還有,稅吏不被接受,也因為他們是壓迫制度的幫兇,他們尤其被認為是叛徒,因為在他們上繳收取的稅款時,按當局規定,他們必須向皇帝的神朝拜並奉獻犧牲。這些人來到洗者若翰面前問他:“我們幹這一行的該做什麼?”我想我們會期待洗者若翰強迫他們改行。但不是的。因為需要交稅,需要有人來做這樣的工作。無論現在的政治經濟體系是什麼,都需要交稅。洗者若翰要求他們的是什麼?在本崗位上以與從前不同的方式去工作。
他沒有強迫他們逃離世界,和他一樣在曠野裡過苦修的生活。他說他們的工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做。其實,任何職業都可以。這是我們準備迎接基督進入我們生命時可以做的一個反省。我們的工作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實現。同樣的服務……如教育、護理、門衛,可以用一種非常專業的技能來做,充分利用專業知識,但這不夠。微笑、友好、親切對待接受服務者,這些都沒有被明確寫入工作合同,但卻是履職新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嚴格遵守合同是一點,另一點是用心做事,感覺自己好像是弟兄姐妹的僕人一樣。如果我們想要迎接基督進入我們的生命,這就是一種新的工作方式,即以為弟兄姐妹服務的態度去做事。
讓我們現在聽聽洗者若翰對第三組人的建議:
士兵也問他說:“我們又該做什麼呢?”他告訴他們:“不可勒索,不可敲詐,對自己的糧餉要知足!”
第三組人是士兵:“我們該做什麼?”我們期待洗者若翰告訴黑落德的這些雇傭兵們說:“放下武器。”洗者若翰腦子裡所想的不是戰爭年代,而是和平年代。沒有勒索、流血,而且士兵必須只是維持秩序,防止暴力,所以,糧餉是需要的。危險是什麼?在一個有力量的位置來執行這服務,濫用自己的權力。他們手中有武器,所以,他們可以提高聲音、冒犯、恐嚇、侮辱。
洗者若翰的建議,為所有今天受誘而濫用“位置”之便的人,也是適用的。這“位置”可以是社會地位,也可以是在某個活動中所擔任的角色……他們可以濫用權力。洗者若翰告訴他們:“不要虐待他人……”希臘動詞是“diaseiso”,意思是恐嚇、壓榨。這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手上沒有劍,但當我們有點小權力的時候,我們就會濫用。如果我們真的想讓基督和祂的福音進入我們的生活,這在新世界是行不通的。
第二個建議:不要訴諸恐嚇,誣告別人;不要敲詐。第三個要求:“對自己的糧餉要知足。”危險就是濫用武器。對糧餉不滿意了,就從和他們有接觸的人那尋找額外的收入。注意,洗者若翰沒有要求任何人做宗教活動。他要求的是心智的悔改,這即刻要求在和弟兄姐妹的關係上要有一個生命的改變。祈禱幫助我們理解福音的訊息去傳播已經領受的光明接受並聆聽主的話。
這些人還期待一些東西。讓我們聽聽:
現在人們充滿期待,所有人心裡都在問若翰是否是基督,但若翰對他們說:“我用水洗你們,可是有一位比我更有能力的要來,我連給祂解鞋帶都不配。祂要用聖神與火洗你們。祂手裡已拿著揚穀鏟,要清理自己的禾場,把麥粒收進祂的倉裡;至於糠秕,要用永不熄滅的火焚燒。”若翰就這樣向百姓宣講福音,規勸他們很多事情。
在將臨期,我們期待上主的來臨。我們準備讓福音進來,讓基督進入我們的生命。在洗者若翰的時代,所有人都在期待。他們在期待什麼?他們的祖先所宣報的預言終於要實現了。上主什麼時候要開始祂已許諾的新世界?一個眾望所歸的世界的改變,即舊世界的結束和一個真正人性的世界的開始。讓我們問問自己,我們期待什麼?如果我們讓福音進入我們的生命,進入我們的社會,那麼這新的世界將實現。讓我們試問:這個聖誕節我們期待什麼?
我們肯定想要平安、愛、友誼……所有這些,但該如何獲得?我們以我們的標準和方式去追求,並強加給別人。換句話說,我們想要的這平安必須來到當我們終於把我們的思維方式強加給別人時。但是,我們只有接受耶穌新世界的提議,才能獲得真正的平安。人應該尋找的救恩是:擺脫那阻礙天主想要的人性實現的本能。
若翰以三個我們需要理解的圖像來回答所有人。第一,他說有兩個洗禮,一個就像他的,用水潔淨一個人的外在,但他說有一位要來,祂帶的水不是潔淨外面,而是要在人內變成生命。就如植物一般:有水從外面清潔但有水變成樹液,轉化成結果實的生命。這是洗者若翰用的比喻:默西亞要帶來一種水這水將變成生命,生命的活力。
耶穌帶給世界的“水”是天主的生命,是聖神,愛的生命,是必須分享給祂所有子女的天父的生命。當這生命最終來臨時,祂將創造一個新的社會和一個新世界。這是洗者若翰用的第一個圖像。第二個是火。“火”已被誤會了。火……毀滅罪人……使他們遭受懲罰的痛苦……夠了!唯一的火是聖神,在五旬節降臨的火,祂的使命是燒盡世上存在的所有邪惡,所有的糠秕,這樣我們才能成長為新人類。耶穌在福音中說到祂將帶給世界的火:“我來是把火投到世上,我多麼希望它已經燃燒起來!”(路12:49)
我們需要很好地理解這句話。我們可以想到,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多少的誘惑,多少的本能引導我們做出非人的行為。耶穌把這新火帶到世界上來燒盡我們內的邪惡,這會讓神聖的生命具體地臨在於我們的生命中。
第三個圖像就是揚穀鏟。我們知道揚穀鏟是做什麼用的。在拾撿麥粒之後,他們期待有風可以將麥粒與糠秕分開他們在風中揚起麥粒和糠秕,糠秕被吹出去,只有好的麥粒會被留下。對這個比喻的誤解是什麼?人們認為糠秕就是天主邪惡的孩子,他們被丟出去了,燒盡了,然後去下地獄。這是一個褻瀆主的解釋。
應該是一個好消息:基督的來臨為我們來說,福音的到來,這福音就如風,吹走所有糠秕,把好的麥粒留下。我們準備接受這福音因為聖誕節不是慶祝一個生日,而是最終迎接基督進入我們的生命。當基督帶著祂的聖言,祂的福音到來時,他就像揚穀鏟,像吹走所有邪惡的風。如果我們真的讓福音進入自己的生命,那麼,使我們不開心的一切,使我們沒有人性的一切都將被消滅。戰爭將結束,因為仇恨、攻擊將被耶穌帶給世界的火所消滅。
福音作者對洗者若翰的信息的結語很美,很重要,掩蓋了我們所聽到的任何其它可怕的解釋:關於火的,關於被吹走的糠秕的。路加說洗者若翰“就這樣向百姓宣講福音,規勸他們很多事情”。洗者若翰宣告的不是威脅,而是安慰和希望的話語;它們是福音,好消息。讓福音和基督進入我們的生命:這是一個好消息。
祝大家主日好,並過好新的一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