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4, 2024

路2:41-52 - 丙年聖家節

 丙年聖家節


路2:41-52

Fernando Armellini神父的講道詞

大家主日好。

耶穌被祂的父母遺忘在耶路撒冷的記述總是有幾個問題。瑪利亞和若瑟怎麼可能不看看他們的兒子是否和他們在一起就離開耶路撒冷?我們馬上會說這件事看起來有點不合理。過去,他們試圖解釋說有兩個旅行隊在旅行,一個只是為男生,另一個只是為女生。所以,聖若瑟和男生在一組,以為耶穌儘管祂已幾乎是一個成人了,祂還是更願意和祂一直深愛的母親在一起。瑪利亞一定認為耶穌已經是一個成人了,已經長大了,更願意和男生在一起。今天我們笑笑這種幼稚的解釋,因為兩個旅行隊的歷史純屬編造。其實,沒有兩個旅行隊。所以,很難讓這件事成為一個史事。不可信。 另一方面,我們對耶穌的行為感到驚訝:祂沒有告訴祂的父母就留在耶路撒冷。祂不擔心祂會給祂的父母帶來恐慌嗎?然後,當他們找到祂並責備祂時,耶穌似乎驚訝于祂的父母在找了祂三天之後很擔心。作為史事這個有點不真實。還有另一個細節。怎麼會是“三天”之後才找到祂?數字是“三”。還有,他們怎麼沒有先在聖殿裡找祂?當我今天想到古耶路撒冷城的現實時,或多或少,和耶穌時代的耶路撒冷城一樣,在街上傳話說他們在找一個孩子就足夠了,他們一小時之內就能找到祂。然後,我們問自己: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史事嗎?還是一個有聖經圖像的神學內容?我們已經看到作為一個史事是行不通的。

讓我們現在試著理解路加要告訴我們什麼以致不會丟失這個珍貴的訊息。福音作者首先給我們一個珍貴的提示來正確解釋這段福音。在故事中,他從未提瑪利亞和若瑟的名字。他總是說:父母親,父親和母親。當猶太人講“父親”,“我們的父親”,“父母親”,“我們的父母親”,而不提他們的名字時,他們指的是現實的代表人物。在以色列,父親代表與傳統的聯繫。他有責任教育兒子忠於從最遠古時代傳下來的誡命。

父親是和過去歷史的聯繫。為一個以色列人來說,母親是以色列:她生了她的子民。以色列是她天主上主的愛妻。她是所有以色列人的母親。再一次,又回到和過去,和自己的歷史,和傳統的聯繫。我們在福音中也看到這個“母親”。在《若望福音》中,沒有提瑪利亞的名字。在加納婚姻,他說祂的“母親”在場。在十字架旁,他沒有說瑪利亞,他說“母親”。我們必須注意這個表達。路加從開始就把父母親引入敘述中作為傳統的代表。他們很嚴格遵守傳統。他們似乎代表以色列的傳統。其實,福音作者是說“祂的父母親每年去耶路撒冷過逾越節。”

實際上,法律規定你們應該每年三次去耶路撒冷,三次朝聖:逾越節,五旬節,和帳棚節。實際上,最常發生的是只有一次旅行。為那些住得很遠的人,甚至這一次的旅行都不可能實踐。想想那些住在羅馬或厄弗所的人。為此,為許多猶太人而言,這真是很幸運,很喜樂,可以至少一生中作一次這樣的“神聖之旅”,去看看上主的家,聖城。然後一個問題是:面對以色列的這個傳統耶穌會怎樣做?如果父母代表遵守傳統,耶穌,默西亞將會怎麼做?祂會履行這個傳統,還是與其產生衝突?會與色列人一直遵守的誡命及接受的教導發生衝突嗎?

路加在他的福音中已經介紹了一個神秘的預言。當祂的父母把耶穌帶到耶路撒冷聖殿取潔時,西默盎就雙手把嬰孩接過來對瑪利亞說:“看!這孩子被揀選,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興起,也是人們反對的目標,且有一把利劍,將刺透你的心靈——因此揭露了許多人的心思秘密!”這是一個神秘的預言,但為我們很清晰。福音作者說“但瑪利亞和若瑟都不明白。”西默盎沒有宣告在以色列傳統中會出現一個安靜平和的耶穌。相反,西默盎已經預見了,為所有人將有一個令人驚訝的選擇,甚至為祂的父母。他們成長在這樣的背景中,遵循所有被教導和領受的。

福音作者已經注意到父母親沒有理解。天主的默西亞將不會滿足人們的期待,對此,他們一開始就不明白。是的,祂將是一個光榮的默西亞,但他們期待一個符合世俗標準的“光榮”的默西亞。耶穌將不會遵循這個傳統。祂要介紹一個絕對的新。祂將是光榮的,但卻是符合天主的光榮。天主的光榮不是統治;天主的光榮是愛、服務。

聽聽這段福音:

耶穌的父母每年都要上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當祂十二歲時,他們照慣例上去過節。節期結束後,他們動身回家,孩童耶穌仍留在耶路撒冷。祂的父母卻不知道,以為祂在同行的人群中。走了一天后,他們才在親友中找祂,但沒有找到,便返回耶路撒冷繼續尋找祂。過了三天,才發現祂在聖殿裡,坐在一群經師中間,一邊聽,一邊問。所有聽見祂的人,都驚訝祂的聰明和對答。祂的父母一看見祂,非常詫異。祂的母親對祂說:“孩子,禰為什麼這樣待我們呢?看!禰父親和我一直在擔心地找禰!祂卻回答說:“你們為什麼找我呢?難道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的家裡嗎?

開始有責任去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年齡是13歲。耶穌只有12歲。這告訴我們這個遵循傳統的家庭,還沒等到兒子13歲的生日就帶祂去耶路撒冷了。他們教導祂遵循一直在遵循的傳統。朝聖的人去過逾越節時會在城裡停留3-7天。在離開耶路撒冷的時刻,耶穌留在了城裡。

希臘文中所用的詞確切的說不是“留在”城裡,而是當其他人都走了,祂在耶路撒冷獨自“反對”(ὑπέμεινεν- hypemeinen)。讓我們試圖理解福音作者在這裡想要提示什麼。大家都確信耶穌將遵循大家的途徑,祂的父母的途徑,祂的親戚和朋友的途徑。然而,祂在耶路撒冷抗拒。祂沒有跟隨他們。福音作者的訊息很清楚。天主的默西亞,即將成年的青少年,開始拒絕祂父母的期待。他們確信祂會跟隨他們,但是祂沒有。祂走的路和他們所期待的不同。這條路不是人們所走的,也不是父母所走的,而是天父所走的路。

父母尋找祂,三天之後在聖殿裡找到了祂。三天的尋找影射的是另一個三天急切的尋找:耶穌被釘死後第三天,婦女們急切地尋找。她們在錯誤的地方尋找耶穌,在死人中,在失敗者中,在歷史中受譴責的人當中尋找耶穌。然而,這是天主的驚喜,她們看到仍活著的祂,死亡的勝利者。祂使眾人驚訝,向他們顯示了勝利者不是這世界的統治者和有權勢者,而是僕人,那些為愛奉獻生命的人。不同的兩條路:父母的路,傳統的路,這世界贏家的路;耶穌遵循的新路,不是父母的路而是天父的路,是為愛奉獻生命者的獲勝之路。

這就是驚喜。在聖殿中,耶穌坐在一群經師中間,他們聽祂並問祂問題。很自然,是拉比坐在門徒中間。這裡是耶穌坐著,學生是經書的泰斗們,他們教導人們等候他們腦子裡的默西亞。但是,他們期待的不是天主的默西亞。

坐在耶穌周圍的這些經師的反應是什麼?這裡用的希臘詞是ἐξίσταντο= existanto,意思不是他們很驚訝,而是他們“發狂”。這個表達指的是一種消極的驚訝。他們為祂的回答感到大吃一驚,祂對聖經的解釋與他們傳統的解釋不同。他們問祂問題……這意思是他們意識到只有祂才能照亮舊約經書的黑暗。

其實,我們記得在復活節之後,耶穌做了什麼?祂開啟了祂門徒們的心智以理解經書。舊約只有在基督之光的照耀下去讀才能被理解。沒有耶穌,舊約是無法被理解的,它沒有確定的含義,不完全。現在看看祂父母的驚訝,和拉比們不同。其實,這裡用的是另一個動詞ἐκπλήσσομαι - eplésomai=驚訝的。但他們也不明白這新穎,我們對這種不理解不應該感到奇怪。

接受新鮮事物總是很難,為我們也是。如果我們面對耶穌所做的選擇而不感到驚訝,說明我們還沒有明白祂的路。我們希望祂同意我們的路,遵循我們的傳統,我們的思維方式……但不是的,祂遵循的是另一條路。如果我們對耶穌所做的選擇不驚訝,說明我們還沒有懂祂。記得天使對匝加利亞說:“你的兒子要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以色列人的心就是心智。洗者若翰的工作不是說服子女遵循傳統,而是使父親的心轉向新穎。

耶穌以兩個問題來回答祂的父母。第一個:“你們為什麼找我呢?”這是耶穌在《路加福音》中說的第一句話,所以,它很重要。從歷史的觀點來看,這個問題沒有意義:“你們為什麼找我呢?”就如你在問他們為什麼在找你。我們驚訝耶穌沒有說明原因;這句話表明祂已經注意到祂給父母造成的痛苦。

還有人仍把這句話當成是一個記述來尋找其意;但福音作者想給我們的訊息很清楚。耶穌對“父親們”說,對傳統的守護者說,對那些按傳統去思考、推理及判斷的人說,也對眾人的行為方式說,對那些說自己一直都按規範行事的人說,祂說:“當心,你們正在做你們不應該做的事。什麼是不應該做的事?抓住我,讓我走你們的路。我不能走你們傳統的路,不能跟隨你們的思想和判斷的模式。”這問題指向我們。我們為什麼找耶穌?讓祂來做我們想要的?我們從祂那裡期待什麼?

我們要當心,不要帶耶穌走我們的路,說服祂相信我們做的是對的。注意,我們會失望會發現祂沒有遵循我們的路,不在我們身邊。讓我們的心對福音的新穎保持開放,這很重要。

耶穌問祂父母的第二個問題是:他們知道每個孩子都有使命嗎?這使命來自於天主所認為的他們的身份,而不是他們父母腦子裡所想的使命。父母想要繼續他們的計劃,他們的夢想,他們的傳統。家庭是人出生和成長的自然環境,但孩子不會永久留在家庭中。在某個時刻,他或她必須離開去走天主為其所計劃的路。那條路就是他們的身份。父母必須發現那身份,然後讓他們的孩子投入到生命中。這是福音的第一部分。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這不是一個記事。這是神學。然後,有一個短的敘述,但訊息豐富,關於納匝肋人耶穌在納匝肋的成長。讓我們聽聽:祂就同他們下去,回到納匝肋,服從他們。祂的母親把這一切都記在心裡。耶穌的智慧和體格,以及天主和人對祂的喜愛,都日益增長。在福音的最後一部分,父母的名字被說出來了。這裡我們再回到正常的記事。瑪利亞、若瑟、耶穌,在耶路撒冷過節之後,回到他們的正常生活,回到納匝肋。

路加以幾句話告訴我們納匝肋的生活。我們可以為我們的家庭生活收集一些訊息。首先,兒子服從父母。在以色列,人們所理解的“服從”是什麼意思?服從父母,意思是讓他們作自己的楷模。意思是吸收他們所相信並生活出來的價值理念。瑪利亞和若瑟已經吸收了《法律五書》和《先知書》中的價值觀。然後,他們蒙召履行天主為他們計劃的在耶穌生命中所承擔的使命。我們在《申命紀》中可以看到這使命,在第六章中:“以色列!你要聽: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上主。你當全心、全靈、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申6:4-5)“這些誡命”,在《申命紀》中關於家庭所說的,“你應牢記在心。並將這些話灌輸給你的子女。不論你住在家裡,或在路上行走,或臥或立,常應講論這些話。”(申6:6-7)天主的話將永遠是你的參照點,你必須常常給你的子女講論這些話。為耶穌來講,祂服從父母,從若瑟和瑪利亞的口中接受這教導,張大眼睛看著祂的父母,因為他們活出了《法律五書》中的這訊息。

第二個教導。我們取用福音作者就祂的母親所做的觀察。他說:“祂的母親把這一切都記在心裡。”瑪利亞和若瑟覺得自己面對新鮮的事物。耶穌沒有遵循傳統的解經方式。和其他所有人一樣,祂的父母對新的選擇,耶穌的新的行為方式感到驚訝。瑪利亞是怎麼做的?她不明白。她什麼都不明白,但她沒有拒絕這新穎。瑪利亞即使不明白,但仍然接受這新穎。這才使得她經歷轉變的過程,使她從“耶穌的母親”轉變成“基督的門徒”。

這給我們的訊息是什麼?面對生命中發生的事,面對令人費解、難以理解甚至荒謬的事,有一個行為需被設定去做,就是學習瑪利亞的榜樣。就如她所做的,把這一切都記在心中。她也不容易理解並接受發生在她兒子身上的事。她兒子選擇的路,不是成功、勝利之路,而是奉獻祂生命的路。發生在耶穌身上的事在瑪利亞的腦子裡引起了大震盪。

“祂的母親把這一切都記在心裡。”最後,是耶穌的成長:“耶穌的智慧和體格,以及天主和人對祂的喜愛,都日益增長。”當我個人反省整部福音,反省耶穌其人:祂所信奉的價值觀,祂對罪人所採取的立場,祂對窮人、最微小之人的愛,祂對法利塞人的偽善及虛假的宗教儀式的棄絕,以及祂對天主的衷心依賴,對其弟兄姐妹的愛……當我看到耶穌這個人,這個完美地重現了天父面容的人,我問自己,這那匝肋人耶穌是如何做到所有這些的?

我找到的答案是:天主必須謹慎選擇祂的父母,讓他們和祂的兒子在一起,因為他們必須塑造耶穌的面容,使祂能完美地重現天父的面容。當我默觀耶穌的面容時,我對自己說,那是由若瑟和瑪利亞活出來的人的面容。

耶穌服從,祂吸收了在祂的父母身上看到的愛的面容。為今天的我們:父母只是關心健康,以及對他們孩子的職業的指導。但人不只這些,還有別的價值觀,如塑造一個人。這些價值觀中的第一位,當然就是與天主的關係,生命必須有的意義。如果基督徒父母想要相似若瑟和瑪利亞他們必須培養他們的孩子真正相似耶穌。如果他們活出瑪利亞和若瑟身上的人的榜樣,他們的孩子就會相似耶穌。

祝大家主日好,並過好新的一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