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4, 2024

路2:22-40 - 乙年聖家節

 喜樂和希望的話語

乙年聖家節

路2:22-40

Fernando Armellini神父的講道詞


按梅瑟的法律,一滿了他們取潔的日期,他們便帶著孩子上耶路撒冷去獻給上主,就如上主的法律上所記載的:「凡開胎首生的男性,應祝聖於上主。」並該照上主法律上所吩咐的,獻上祭物:一對斑鳩或兩隻雛鴿。

大家主日好。

在以色列,當一個孩子出生時,必須進行兩個傳統的儀式。第一是淨化產婦的身體。這是古代與流血有關的恐懼所遺留下來的。在古代中東的所有城鎮中,流血被認為是消極的,有必要通過某些儀式對其進行消除。因此,即使在以色列也有這些規定,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二個儀式是贖回長子。這是法律的規定,說所有動物的頭胎都要獻給上主,以示它們是祂的恩賜。自然,不能拿孩子來祭獻;要用兩種方式來贖回他們:富人獻一隻羔羊,窮人則獻一對鴿子。這就是聖史路加所提到的兩種儀式。

我們對聖史想給我們的訊息很感興趣。讓我們試著去理解它。第一個訊息可以從聖史對瑪利亞和若瑟忠於法律規定的不斷回顧中發現。他五次說到,他們執行了這些儀式,因為這是上主的法律所強制執行的。

我們找到的第一個訊息是為我們的家庭的:這對夫婦開啟共同生活的參照點是法律,天主的聖言。當他們要做決定或做選擇的時候,他們讓自己受天主聖言的啟發。他們正處於夫妻生活的開端,他們表明他們與他們必須做出的選擇是一致的。這對我們今天的家庭,對我們的夫妻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訊息。在某些時候,他們甚至可能要做出勇敢的決定。參照點是什麼?朋友的建議嗎?它們必須被考慮,但最後決定選擇的是天主聖言。這是第一個訊息。

第二個:他們把孩子獻給上主。在這裡,對我們的家庭來說,也有一個重要的訊息。當一個孩子降生到家庭中,很容易受誘以為孩子是屬父母的,不:孩子是屬天主的;他只是被賜予了父母;他被託付給父母,父母受託為天主對這孩子的計劃服務。天主知道祂賜予這對夫婦的孩子的名字及其深層身份。

父母應該做什麼呢?他們必須把他獻給上主,為天主在那個孩子身上的計劃而獻上;所以父母應該問自己:天主要從那個孩子身上得到什麼,他在世上所蒙召的使命是什麼?而父母必須為天主的這個計劃服務。只有這樣,孩子的生命才能得以圓滿。他們不能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是要實現天主的夢想。那樣,孩子才會真正快樂,因為他能處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信仰教育遠比禮儀教導更重要。意思是,要將天主對這孩子的計劃放入孩子心中。這就是將孩子獻給上主。每一對基督徒夫婦必須執行的不是一個儀式,而是為上主的計劃將孩子獻給上主。

第三個訊息:父母獻上一對雛鴿。聖史強調這點,是因為他們是一對貧窮的夫婦。從一開始,耶穌就在窮人中間。祂不是以統治者、這世上的大人物的身份而來,而是在最貧窮的家庭中到來。

然後,西默盎來見這對夫婦。西默盎已經年老,正如我們將被告知的那樣,他一生都在等待這一刻:

那時,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默盎。這人正義虔誠,期待著以色列的安慰,而且聖神也在他身上。他曾蒙聖神啟示:自己在未看見上主的受傅者以前,決見不到死亡。他因聖神的感動,進了聖殿;那時,抱著嬰孩耶穌的父母正進來,要按著法律的慣例為他行禮。西默盎就雙臂接過他來,讚美天主說:「主啊!現在可照你的話,放你的僕人平安去了!因為我親眼看見了你的救援,即你在萬民之前早準備好的:為作啟示異邦的光明,你百姓以色列的榮耀。」

若瑟和瑪利亞將要舉行的儀式,意外地被路加想讓我們注意的兩個人物的出現所打斷。第一個是西默盎,一個偽經中也有提到的人物,他們將他描述為一位大司祭,已經很老,有112歲了。

在雅各伯的「原福音」中,是這樣向我們介紹的。不是這樣的。西默盎與聖殿的禮儀與祭獻沒有關係,他不是司祭,他是一位先知。他的年老表明以色列漫長的等待,等待天主對祂子民的應許的實現。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兩個人物,首先是西默盎,然後是亞納。

當瑪利亞和若瑟去聖殿的時候,聖殿裡有很多朝聖者,很多人;有司祭、肋未人,然而當人們等待已久的默西亞到來時,只有兩個人能夠認出祂。怎麼會只有西默盎和亞納才在那孩子身上認出天主的默西亞呢?我想說,這有點像今天所發生的事情;今天,天主的默西亞也不斷地以祂的話語,祂的福音來到世界。有多少人能夠在那話語中認識到從天上來的訊息,認出天主的默西亞,意識到祂來拯救我們的生命,來救我們脫離罪惡的狀況、人的非現實狀況,並引領我們進入真正而自由的生命?

那兩個人是如何認出默西亞的?只有他們認出祂。這兩個人身上有一些特質,讓他們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我們也應該對自己的生命做一個檢查,看看我們身上是否也有這些特質。因為如果我們沒有這些特質,我們就不能認出聖言及福音中的默西亞,從而,在今天以及每時每刻都臨在於我們面前的默西亞身上,我們將無法認出從天上派來的,人們所等待的那一位。

現在,讓我們從西默盎開始,來看看聖史向我們描述的他們的特質。

第一個特質:他是個正義虔誠的人。其實是兩個特質,兩個形容詞。它們的意思是說,他是一個真誠且忠誠的人;一個心地純潔的人。要認出天主的默西亞,你必須是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的人,並且,要有這個眼光,你必須有一顆純潔的心。耶穌以後將在祂的真福中說到:「心裡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如果你沒有純潔的心,你就不能在今天你所聽到的福音的話語中,領會到天主的呼召;如果你依附偶像……如果你也許有去教會,但你卻向另一個方向分心,你將無法領受那聖言中來自天上的呼召。

然後,他是虔誠的。希臘文「Εὐλαβής」——「Eulabes」,意思是指一個小心翼翼,以防迷路的人。我們看到的此人的第一個特質,也是在呼召我們,要意識到我們為什麼沒有通過主的話語認識到祂在我們生命中的降臨。

第二個特質:他是一個等待以色列解放的人,是一個懂得等待的人,即使在困難的時候也繼續相信。當許多人都離開主的時候,他卻一直相信天主的話。即使在今天也是如此。我們看到許多人走開了,他們放棄了宗教活動,他們不再相信,他們失去了希望。當他們聽到進入他們生命的主說話時,他們不知道如何認出祂;他們已經失去了希望,他們已經轉向了其他的人生目標和夢想。

第三個特質:他的顧問是天主聖神。當我們心地純潔的時候,聖神就會在我們心裡說話。這段福音三次提醒我們,西默盎總是留意聖神對他的建議。聖神是給你建議的那一位,這些建議都來自祂。「聖」的意思不同於理性推理,不同於這個世界的標準。

第四個特質:他是一個向前看的人。聖神使你看向未來,看向希望。你向後看,但你如果受聖神的啟發和引導,就不會感到遺憾。我還想說,西默盎教我們學會變老;我們看到,這個人沒有想再變年輕,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他沒有抱怨他周圍的邪惡,他知道人就是這樣的。對於天主的聲音,有的人比較敏感,有的人不太敏感。他不辱駡,不抱怨,不因自己年老而怨天尤人;他知道自己已經不再年輕,但他沒有因為自己的病痛而責怪任何人。他是快樂的,因為他給自己的生命賦予了意義;而他的生命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他一直讓自己由聖神的建議所引導。

另一個特質:西默盎是歡迎未來的人,他以雙臂歡迎耶穌來到他的懷裡;要理解西默盎的這個姿勢,必須考慮到他代表了忠於天主聖言、忠於應許的以色列民;他相信主會信守自己的承諾;他是這個以色列民族的歷史的一部分,他們一直在等待上主的應許的實現。這個姿勢非常重要:他歡迎未來臨於自己懷中。在以色列民中,也有一些人沒有歡迎這個「新」來到自己懷中;他們繼續堅持自己的傳統,自己的信條。西默盎沒有這樣,他歡迎未來。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訊息。我們也是從許多宗教傳統來的,它們有它們的意義。我們知道,天主聖言進入教會沒有幾十年,之前,教會一直在旁觀。這就是「新」。要像西默盎一樣敞開心扉,以雙臂去接受這「新」,即天主的福音;這聖言就是基準,是我們所有人生選擇的標準。

然後,我們有西默盎之歌。他歌唱,祝福賜予他人生意義的天主:「主啊!現在可照你的話,放你的僕人平安去了!」他祝福賜予他人生意義的天主。這是我們在一天結束時誦唱的歌。「主啊!現在可照你的話,放你的僕人平安去了!」原文說「平安去了」,他不怕死,因為,畢竟是死亡賦予了我們生命的意義;死亡使我們擺脫了這狀況(人的狀況)的束縛,它有這麼多的限制,這麼多的軟弱。西默盎真正而充實地生活在聖神的引導下,現在,他對天主說:「現在我已經完成了我的人生,我很快樂,我對我的生命很滿意,我不後悔,現在給我鬆綁,讓你的僕人可以走向平安。」

他說「你的僕人」,在聖經中,「僕人」是個光榮的稱號,也是最大的光榮稱號。它表示一個人把自己的整個存在,都用於為天主對自己生命的計劃服務。他最後說:「我的眼睛可以閉上了,因為它們已經看見了你的救援。」就像梅瑟,他在Nebo山上看到了他人民的未來:「現在我可以平安地閉上雙眼了。」我想說,這些年長者教導我們如何生活;我們都認識一些人,對他們而言,退休加速了死亡,因為他們不明白自己整個存在的意義。

對《聖經》中的年長者而言,退休就是死亡,死亡就是退休。你工作,你付出你所能付出的一切,直到最後一刻,因為這才是人類生命的真實願景。人的一生都必須為天主派我們到世上要行的使命服務。

耶穌的父母都對西默盎就這孩子所宣告的普世救贖感到驚訝。這時,西默盎直接將神秘的利劍的預言告訴了耶穌的母親。讓我們來聽聽:

他的父親和母親就驚異他關於耶穌所說的這些話。西默盎祝福了他們,又向他的母親說:「看,這孩子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複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至於你,要有一把利劍刺透你的心靈——為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來。」

我們都知道這個預言的傳統解釋,即有一把利劍要刺透耶穌母親的心靈的預言。我們先將有七把利劍要刺透瑪利亞心靈的解釋放在一邊。利劍,在舊約和新約中,都是一個象徵天主聖言之功效的圖像,當它穿透人的心靈時,人就不再感到孤單。它就如一把雙刃劍。同時,此處這個詞也表明,這是來到世上的耶穌自己,祂就是聖言,是祂穿透了人們的心靈。耶穌將會說:「我不是來地上送和平,我的話就像一把利劍,會帶來分裂,激起決定。」有時候,當我們聽到這個詞時,我們甚至要面臨巨大的選擇。

我想說,對這「利劍」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母親的象徵圖像。默西亞的母親是以色列;我們看到,當聖言這把利劍(即福音的劍)到達時,在以色列,分裂產生了;有些人接受這聖言,有些人則反對祂。這就是分裂,非常痛苦的分裂。我們記得,保祿因他的人民都不接受天主的默西亞而受了多大的痛苦;他們要繼續束縛在他們的信條上,束縛在他們的期望上,他們不知道如何認出天主的默西亞;他們要他們自己的默西亞。這就是這個民族的分裂;因此,這已到達世界的聖言,就像一把利劍,使這個民族分裂了。這是第一個解釋。

第二個解釋的焦點是瑪利亞自己。這是一種聚焦個人的解釋,這種解釋現在也越來越被聖經學者們所接受。瑪利亞在其自身內,經驗到了信仰旅程中靈魂的分裂;瑪利亞與她那個時代所有虔誠的人一樣,在傳統和會堂裡所教的教義的薰陶下長大,當這來自天上的聖言到來時,對她而言也是一種刺激。

並且,我們知道,即使是瑪利亞,也有不理解耶穌所做的選擇的時候。我們回想一下,從一開始,路加就已經提醒了我們,但他也在這段福音中提醒我們,瑪利亞和若瑟並不明白西默盎所說的話;然後在聖殿裡,當耶穌12歲的時候,他的父母不明白他們的孩子選擇了什麼。在瑪利亞內,也產生了這種舊觀念與聖言的「新」之間的分裂。《馬爾谷福音》第3章提醒我們,瑪利亞和她所有的家人一起去葛法翁,想要抓住耶穌,因為他們說他瘋了……「他正在做什麼決定?」

這種分裂也存在於瑪利亞內,這正是我們也經驗到的分裂。當天主聖言到達時,會有一個刺激,一個很深的傷口,因為我們與我們的信條、夢想相連,而這聖言往往會邀請我們做出非常勇敢的決定,有時甚至是巨大的決定。

現在,西默盎離開了場景,而女先知亞納出現了:

又有一位女先知亞納,是阿協爾支派法奴耳的女兒,已經上了年紀。她出閣後,與丈夫同居了七年,以後就守寡,直到八十四歲。她齋戒祈禱,晝夜事奉天主,總不離開聖殿。正在那時刻,她也前來稱謝天主,並向一切希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人,講論這孩子。

現在,第二個人物進入了場景:女先知亞納。讓我們試著抓住路加賦予這位女先知的象徵意義,即我們與主相遇的生命訊息。她被描述為屬阿協爾支派。這是以色列最小最不起眼的一個支派,他們定居在聖地的北部,靠近地中海的地方,那是一片非常肥沃的土地,然後發生了什麼?他們越來越富有,伴著物質的祝福,誘惑也來了。這個支派遺失在鄰邦異教徒的思想和行為當中。他們雖然富有,但是靈性膚淺,逐漸消失於歷史場景中,因為他們與外邦人融合在一起了。後來,亞述人來了,就把他們消滅了;這個阿協爾支派就永遠消失了。

在這裡,亞納被描述為這個不忠信的支派中的忠信餘民。我們可以為我們的生命學到的訊息是:無論發生什麼——人們拋棄了自己的信仰……仍然會有人保持忠信,繼續等待天主的應許,因為天主忠信於自己的話。這是聖史賦予這位老婦人,這位寡婦的所有象徵意義:她已經84歲,她一直忠於她的丈夫,與他生活了七年,數字7代表圓滿,但之後她成為了寡婦,現在已經84歲了。我們知道,以色列,上主的妻子,也是以寡婦的身份出現的。

寡婦不再有產出,因為她的丈夫不在她身邊。寡婦象徵仍在等待其丈夫的以色列的忠信的餘民,即使是在如此不忠的支派中,也有忠信的餘民。她84歲:這個數字是7乘以12的結果——7代表完美,12代表以色列民。亞納代表已經完成使命的以色列,現在,她把默西亞帶給世界;她用雙臂接過祂,然後把祂交給人類。亞納沒有離開聖所,沒有離開上主的聖殿,因為那裡是丈夫的家,她沒有再去尋找別的愛人,她沒有時間可以浪費,她沒有挨家挨戶地在無用的嘮叨中、在閒言碎語中、在誹謗中度過一個下午......她沒有。她知道,她生命的時日是寶貴的,必須在丈夫的家裡度過,必須在與祂的親密關係和為團體服務之中度過。

愛基督的人,就像是丈夫的妻子,她會做什麼?她在聖殿中與祂和諧相處,然後她履行一個很重要的使命:談論祂。因為凡是愛著祂的人,都不會只把這喜樂留給自己;那些愛基督的人,會向所有需要這光為自己帶來生命意義的人宣揚祂。

這就是這位婦人老去的方式所帶來的訊息,這對於我們老年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即使是基督徒,有時也會覺得自己無用了,但是,一旦他們把握住了與主同在的喜樂,抓住了來自福音的生命之光,他們就絕不會浪費時間,直至生命的最後幾年,他們的生命都是充滿意義的,因為他們還有使命要履行,也許是卑微的,但也是珍貴的,必須為兄弟姐妹付出的服務。首先,像這位老先知,她的任務是:向所有尋求生命意義和喜樂前景的人講述耶穌;正因為他們老了,所以他們要向團體中的子輩、孫輩和青年作見證,見證有意義的生命,因為這生命一直忠於與天主的愛的關係。

現在,讓我們聽聽,這次耶路撒冷聖殿之行是如何以這對父母和嬰孩耶穌作結的:

他們按著上主的法律行完了一切,便返回了加里肋亞,他們的本城納匝肋。孩子漸漸長大而強壯,充滿智慧,天主的恩寵常在他身上。

今天的福音結束於這個家庭返回了納匝肋。其中,提到了耶穌的成長。耶穌與村子裡的其他孩子沒有任何不同,他與他們一起成長,一起學習,一起玩耍。只有一個細節表明他與其他孩子不同:他充滿智慧和來自天主的恩寵。智慧不是博學,是教人如何度真實生命的智慧。從一開始,就顯示出耶穌身上有一種力量,引導他去實現一種生命,即人類的完美生命。

然後,是天主的恩寵。「恩寵」的希臘文是「χάρις」——「jaris」:意思是「美」。誰讓自己被耶穌所擁有的這聖神所激勵,誰就會因這神聖的兒子身份而成為一個輝煌的人,一個在人前顯得美麗的人,因為他實現了真人的生命。瑪利亞之子,即使作為上主,也接受了人類的一切狀況,分享了我們從小到大所有的人生經驗。

我們在這一年的開始,聆聽主日聖言,以及耶穌向我們提出的生命提議,我們將一直聆聽我們內的祂的聲音。

祝大家主日快樂,並過好新的一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