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4, 2024

路18:1-8 -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

 丙年常年期第29主日
 
路18:1-8
 

Fernando Armellini神父的講道詞

 

    大家主日好!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的時候一切順利:家庭和睦,鄰里安好、同事關係融洽,但也有難過的時候。當我們面對邪惡、背叛、謊言、和不正義的時候,我們想知道該如何是好。我們從哪裡得到力量,在福音的光照下度過這些時刻;不讓我們自己按衝動馬上給我們的建議去做。當我們遭遇不正義時,我們不僅哭泣,也會敏感於弟兄的權利被違犯的痛苦。所以,當我們看到剝削窮人、壓迫軟弱無助的人時會憤怒。


    憤怒是愛的標記,說明我們關注正義;耶穌也很憤怒。聖經提醒我們天主多次生氣。當然,這是擬人法,但祂的憤怒告訴我們,祂不對會發生在祂子女身上的事漠不關心,這是祂熱切愛我們的標記。我們洩氣的危險是什麼呢?失去對我們憤怒的控制。天主和耶穌將憤怒轉變為愛的干預,我們很容易變得有攻擊性,不是治癒邪惡,而是惡上加惡。我們要做什麼才能駕馭我們的憤怒呢?耶穌給了我們一個提示。讓我們聽聽:


    耶穌給他們講了一個比喻,教導他們要常常祈禱,不可生氣。


    你們也許已經注意到你聽到的翻譯與你通常在聖經中看到的不一樣,通常在聖經中說耶穌講了一個比喻,教導他們要常常祈禱,不可灰心喪氣。似乎是邀請我們多多祈禱不要停下來;然而,你聽到的翻譯是常常祈禱不要生氣。這裡用的希臘動詞是「enkakein」,意思是生氣。我們可以改述為:「如果面對不正義,你停止祈禱,你將生氣做蠢事。


    正如我們將看到的,比喻說的是一個不正義的情況。沒有說祈禱;我們不要騙自己因為今天訊息的主題是要求正義。我們將四次聽到這個詞,祈禱被介紹給我們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療法,為使我們在不正義面前不會心硬,尤其當一個人覺得無能為力被迫忍耐,不能反抗,除非以惡報惡。


    我們將聽到的比喻只有在路加福音中有記載。這個福音作者為什麼比其他人更熱衷於保留這個比喻呢?原因在於路加生活在小亞細亞的基督徒團體中他們當時生活艱難。我們在默示錄中清楚地讀到基督徒不朝拜野獸的雕像。野獸是多米先皇帝。注意到默示錄的作者稱「野獸」為在位的強有力者,世界的統治者。因為他們不朝拜野獸的雕像,基督徒必須忍受虐待;他們不能享受他們的權利,他們在工作場所被歧視;如果他們需要開店做生意,他們拿不到執照。


    羅馬的團體得到消息,說小亞細亞的弟兄正在受。在羅馬的團體以伯多祿的名義寫了一封非常感人的信:「親愛的,你們不要因為在你們中,有試探的烈火而驚異,好像遭遇了一件新奇的事。反而要喜歡,因為分受了基督的苦難,這樣好使你們在祂光榮顯現的時候,也能歡喜踴躍。如果你們為了基督的名字,受人辱駡,便是有福的,因為光榮的神,即天主的神,就安息在你們身上。惟願你們中誰也不要因做兇手、或強盜、或壞人、或做煽亂的人而受苦。(伯前4:12-15)。


    這些小亞細亞的基督徒遇到的危險是什麼呢?如果他們不祈禱,他們就有生氣的危險,就會順從誘惑去傷害那些迫害他們的人;以惡報惡;他們甚至有危險責怪天主允許事情發生,而沒有干預並實行正義。實際上,有些人,甚至很多人在某個時刻,放棄了信仰,返回到外邦人的生活。就是在這種背景中,路加覺得他的團體需要光照。


    他需要告訴他們:「祈禱,祈禱,再祈禱!」這是在新約中重複多次的建議;比如在得撒洛尼前書第5章中說:「要小心,人對人不要以惡報惡。」之後馬上說:「不斷祈禱。」這是避免做傻事的武器:祈禱。還有在羅馬人書第12章中聖保祿寫到:「論望德,要喜樂;在困苦中,要忍耐;在祈禱上要恒心。」如果你們受苦,就是該祈禱了。讓我們現在聽聽比喻:


    「某城裡有位判官,不敬畏天主,也不尊重世人。那城裡有個寡婦,不斷地到他那裡說:『給我正義的裁決,制裁我的仇人!』他總是拒絕,後來他對自己說:『儘管我不敬畏天主,也不尊重世人,但這個寡婦不斷地煩擾我,我就給她正義的裁決吧,免得她繼續來使我勞累不堪。』」


    在比喻中耶穌講的第一個人物是一個判官,他的工作應該是保護寡婦的生命,保護不能自衛的弱者。古代東方的所有統治者,都決意把自己作社會上最弱小的孤兒寡婦的判官保護人。埃及的法老,在他們開始執政時他們會宣佈,他們總會許諾他們將保護孤兒、寡婦和窮人。在非常有名的漢謨拉比法典的開始,偉大的統治者這樣介紹他自己,我,漢謨拉比曾被眾神召叫在地上實行正義,消滅惡人,為使強者不欺壓弱者。


    我們也記得聖詠72篇表達了理想的以色列統治者:「他必衛護百姓中的窮人,救助窮苦人的子孫,蹂躪欺壓人的暴民。他將與日月共存,世世代代無窮盡。比喻中的判官是個惡人,他不敬畏天主,他的興趣不在實行正義和照顧弱者。耶穌描述的這個人物如此真實,以致於我們可以聯繫現實。


    在所有的宣言和理想之上,在以色列上演的是什麼呢?公元前第8世紀的先知們描述過這種情形。依撒意亞先知開始他的使命,在依撒意亞先知書第1章中他寫到當時的社會實況:「你的首領謀反作亂,成了盜賊的幫兇;他們都愛好賄賂,索取報酬,不為孤兒伸冤,不受理寡婦的訴訟」。在依撒意亞先知書第10章中:「判官制定不義的法例,記錄不義的斷案,為屈枉小民的案件,剝削我窮民的權利,攘奪寡婦和劫掠孤兒。」這是關於遺產;當分遺產的時候,他們攘奪孤兒和寡婦。這就是當時的現狀。


    這判官是誰?他代表誰?很清楚我們都理解他在談論天主;一個判官必須干預,但為理解誰是判官,我們必須首先識別誰是寡婦。「那城裡有個寡婦」我們知道寡婦、孤兒和外國人,屬於不能維護他們權利的人;他們沒有保護。孤兒沒有父母;寡婦沒有丈夫,外國人沒有大使館。誰保護這些弱勢人群呢?不是判官。聖詠68章說:「天主是孤兒的慈父,是寡婦的保護。」


    在耶穌的時代是什麼情況呢?祂自己說:「要提防經師們,他們喜歡穿著長袍在街上行走,在市場上受人問候,在會堂裡坐首席,侵吞寡婦的「房子」。在比喻中的寡婦一定是遭遇了什麼事?也許她在轉讓遺產的時候被騙了或者她是一個騙局的犧牲品;有人讓她工作卻沒付薪資…我們不知道,但肯定她遭受了不正義,沒有人聽她。這人是誰呢?找出她是誰很關鍵,因為耶穌邀請祂的團體明白要求正義的這個寡婦是誰。


    在耶穌的時代,寡婦不去判官那裡;而是男人去判官那裡;寡婦沒有丈夫,她不可能沒有一個弟兄,一個堂兄、或一個朋友。婦女不能去判官那裡。耶穌為什麼說一個寡婦去判官那裡哭求正義呢?這寡婦是誰?讓我們研究聖經並明白耶穌,路加在福音中指的是誰。如果我們翻一翻聖經,我們將立刻明白寡婦是誰。當以色列被壓迫、受屈辱,遭受不正義,而且不能反抗時,她被稱為「寡婦以色列。」沒有丈夫為她辯護;她就像寡婦,被壓迫和羞辱。哀歌開始說:「萬民的主母現在好像成了寡婦」,那是耶路撒冷,它是一個寡婦。


    現在很清楚比喻中指的是誰,路加想要指涉的是誰。寡婦不再是以色列;聖路加現在說:「就是你,是我們的團體,這無助的寡婦向判官哭求正義。判官是天主。


    讓我們好好分析這個判官。比喻繼續這法官的獨白,「某個時刻,我必須解決這個案子,不是因為我意識到我的行為是錯的,而是因為我因這個寡婦的堅持感到勞累煩惱。」這裡用的希臘動詞是「hipopiase」,意思是:「她打我,拳擊我並向我提出條件,對我使壞,破壞我的名譽;僅因為這一點我得解決這個案子。」這寡婦向誰尖叫呢?路加時代的基督徒團體是誰?福音的讀者非常清楚:是天主不採取行動,似乎什麼都不做,祂看起來無動於衷,不關心這個團體,他們有生氣的危險。


    這個團體求助的天主是誰呢?不是真天主。他們求助的天主是應該藉著奇蹟異事履行正義的天主,否則如果祂不按我們期待的干預,我們能做什麼呢?問題是這個天主不存在;我們造了祂,我們仍然相信那個天主。當我們發現自己處於那種情境當中,我們求助天主,我們將等待祂干預。祂沒有用奇跡干預,但我們必須繼續祈禱。即保持與祂的思想一致,不期待不會發生的奇蹟干預。


    路加時代的團體期待天主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干預實行正義。不會的,祂不會在我們的歷史中如我們所願的進行干預。祂以自己的方式干預。重要的是準備好抓住祂的計劃,當合作的機會出現,可以促成新世界的誕生,我們將能夠做祂期待我們做的。當你祈禱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路加向他的團體推薦:「不要生氣,不要期待你們腦子裡的天主給你顯奇跡。但要堅持祈禱,你們就不會生氣做傻事。祈禱的人和天主的思想、感覺、和計劃保持不斷的聯繫。你就會和祂一樣的看事情。


    祈禱讓你對創造的允許事情改變的機遇保持警惕。記得啟示錄第5章,當先知看到不正義並不理解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天主不干預時會淚流滿面。這啟示的先知被邀請上去並從上面看事情;然後他看到天主看到的。這就是祈禱的效果。它讓我們向上看,並讓我們看到我們生活的痛苦狀況,看到祂如何看待這情況,這到底有什麼意義。如果我們不祈禱,我們什麼也不會明白,我們將按照我們的衝動行事,我們最後會走偏;傷害自己和別人。祈禱是幫助我們避免在這些情形中犯錯的良方。如果你不堅持祈禱,除了被惹怒外,你會有很大的危險。讓我們聽聽耶穌現在告訴我們什麼:


    主說:「你們聽聽這不義判官所說的話!天主揀選的人日夜向祂哀求,祂怎能不給他們正義的裁判呢?祂會遲遲不幫助他們嗎?我告訴你們:祂定會很快給他們正義的裁判。但是當人子來到時,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德嗎?


    上主是現在說話的那個人,當在聖路加福音中說「上主」意思是復活的主。路加在向他遭受迫害的團體和今天的我們說話,當我們在遭受不正義的情況中遇到上主:「聽復活的主對你說什麼;「天主揀選的人日夜向祂哀求,祂怎能不給他們正義的裁判呢?」這是對今天的我們和聖路加團體的基督徒所說的多美的話!我們是祂揀選的人,即那些讓自己被福音的提議說服的人。所以,不能像外邦人一樣回應不正義。這就是答案:「我告訴你們:祂定會很快給他們正義的裁判。


    「希臘文的最好翻譯是:「ἐν τάχει」意思是「很快」,或更好翻譯為當你最不期待的時候,祂突然實行正義。你也許不會預知,但正義會實行。你願意天主以某種方式實行正義,不會的;祂肯定會在你不期待的時候突然實行正義。因此你必須堅持祈禱,和祂對話,聽祂的聖言,因為祈禱讓你保持正確的心態,利用天主放在你面前的,開始一個新世界的良機。然後,祂會讓他們等「很長的時間。」


    希臘文的表達是「kai makrothimei ep autois」可以翻譯為:「即使我讓他們久等。」記住:等待也許會花很長時間,但祂將實行正義。相信復活的主告訴你的話。即使在信徒當中,在顯示天國的長久的興奮面前,也會有不信任和缺乏信德,這就是危險:失去希望,甩手不幹了,回到外邦人的生活說「耶穌」是一個偉大的夢想家。不行,要信賴祂。失望的唯一解藥就是祈禱。與天主的想法聯合。


    復活主說的最後的一句話:「但是當人子來到時,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德嗎?」有人這樣詮釋這句話:「誰知道最後在世上是否還有信徒。」這不是耶穌在比喻結尾想要告訴我們的。祂在說天主將毋庸置疑地干預實行正義,你必須堅持在祈禱中與祂聯合做準備,因為祂也許來了,但發現你還沒準備好。


    祝大家主日好,並善度新的一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