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常年期第28主日 路17:11-19
Fernando Armellini神父的講道詞
大家主日好!
在耶穌的時代,在以色列,所有的疾病都被認為是對罪的懲罰。因為所有人都相信天主的正義,既然只有少數人相信來生,他們說在眾目睽睽之下,天主在這個世界上藉著疾病對惡人實行正義;在所有的疾病中,最糟糕的就是痲瘋病。因而,痲瘋病被認為是罪的化身。痲瘋病是那人內在罪惡的外在表現。據說天主用痲瘋病懲罰嫉妒的、傲慢的、盜賊、殺人犯、誤判者、亂倫者。
希伯來文中痲瘋病被稱為「saraat」,這詞從「sara」衍生而來,意思是打擊。因此,痲瘋病不會讓人同情,因為這是他犯罪自取其辱。這是一種不可治癒的疾病。治好痲瘋病就如復活死人一般;痲瘋病是「死亡妹妹」,歷史學家Josephus Flavius在「猶太古風俗」中說痲瘋病和屍體無異。法律五書規定了這些人應該如何做。在《肋未紀》第13章中說痲瘋病人要穿撕裂的衣服,蒙著頭部直到上嘴唇。如果任何人靠近他們,他要開始喊:「快走;我是個痲瘋病人。」
他們生活的地方遠離居民區,遠離大家,他們在森林中,在洞穴裡避難。如果有人很大方來給他們送吃的食物,就把食物放在森林的入口; 當這人走遠時,他們才去拿食物,但他們不能見任何人。更糟糕的是,他們不僅是覺得被人們所棄絕,也被天主棄絕。
痲瘋病人的狀況如何與罪人連在一起了呢?因為二者都是惡。想想成了一個痲瘋病人會遭的後果就夠了。首先,我們知道痲瘋病不是致死的;它讓人失去感覺。後果是什麼呢?這人不能再區分好壞,冷熱、不知道你自己有傷,掉入火中也沒感覺,或者割了一個手指頭也沒感覺。
所以,這人被疾病損毀了。他變得醜陋,被人認不出來;他成了一個的軀殼。痲瘋病的狀況是一個人失去道義感的比喻。他不知道對錯,不知道他所做選擇的後果。依撒意亞先知書第5章中說:「禍哉,那些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以光為暗,以暗為光;以苦為甘,以甘為苦的人。」失去道義感的人開始毀滅自己。那人變醜了,變得沒有人性,成了一個壞人,就像痲瘋病人一樣可惡。
罪人不死,但變得越來越沒有人樣了,認不出來了,人的層面開始從他的臉上消失。讓我們想想腐敗,暴力,罪犯,放蕩的人… 我們說「多壞的人,」他已經沒有了人樣。有時道德墮落也顯示在外表;當我們觀察這個人,有時我們覺察到他裡邊有痲瘋病。就如我們對待痲瘋病人,我們也試圖躲避這些人,我們不想讓他們作鄰居。我們甚至會說:躲一個人就像躲一個痲瘋病人一樣。
這就是痲瘋病人和罪人在耶穌的時代如何被人對待的。但耶穌對痲瘋病人和罪人有這種態度嗎?讓我們聽聽當祂遇到痲瘋病人時他是怎麼做的:
耶穌到耶路撒冷去,沿路經過撒瑪黎雅和加里肋亞之間的邊境。祂走進一座村莊,迎面來了十個痲瘋病人,遠遠地站著,高聲呼喊:「耶穌,老師,可憐我們吧!」祂看見了他們,就說:「去吧!讓司祭們查驗你們的身體。」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
為能理解我們將如何詮釋這段福音,首先要澄清:當福音作者記述耶穌的治癒時,他們不僅要傳達訊息,也想要給人講教理,他們想要給那個時代和我們的時代的團體靈性的滋養。為此,他們記述這些情節時借用聖經圖像來暗示,有時是以一種掩飾的方式,有時是以直接的方式來聯繫舊約故事。為此,治癒的記述總是被轉化為我們必須看到訊息的比喻。
今天的福音就是其中之一比喻;讓我們越過物質的事實,即耶穌所行的治癒,我們將試著去發現福音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福音開始說耶穌「走進一座村莊」從那村莊,迎面來了十個痲瘋病人。如果是記事,這細節不真實。痲瘋病人不可能在村莊裡;他們必須在外邊,分開,遠離大家。但作為一個比喻這個細節很明顯。
耶穌進入這個村莊,只有痲瘋病人來見祂;讓人覺得這個村莊只有痲瘋病人居住。他們代表誰呢?耶穌與人類相遇,人類必須被祂的聖言淨化。讓我們反省耶穌在福音中遇到的人是誰。他們通常是遭受疼痛、疾病、罪、饑餓、痛苦的人們。耶穌遇見我們人類。
今天我們看到多少的破裂…列舉它們也沒用,因為我們非常清楚:疾病、戰爭、暴力、不正義,邊緣化。患痲瘋病的人類需要被福音的話治癒。我們的自私甚至使受造物有了痲瘋病;海洋和河流不乾淨,我們呼吸的空氣也不乾淨。因此需要「走出」此村莊。
在福音中,村莊代表以罪惡為標記的古世界。我們被邀請從那個世界出來尋找福音來治癒我們。我們記得耶穌的舉動,當祂看到聾啞人,祂沒有在村子裡治癒他,而是把他領到村子外面,因為如果他留在村子裡,他將繼續聽大家說的話,判斷的方式、思維的方式,評價一切的方式。
這與福音不符,與基督的思想不符。耶穌想要打開你們的耳朵去聽新訊息。福音訊息與我們在社媒中看到和聽到的不一樣。在治好貝特賽達的瞎子之後,耶穌建議他不要進村,因為村子代表所有人都遵循同樣的標準,有著同樣的思維,同樣的道德標準的地方。耶穌對這瞎子說:「如果你回到村子裡,你將看到和其他人看到的現實和生命一樣。另一方面,我已經打開了你的眼睛,你可以更好地看見,給生命正確的價值觀。」
而且,我們注意到不是一個,而是十個痲瘋病人從村子裡出來。在聖經中,數字10有象徵意義;它代表完整。這個數字是會堂裡成年人要集會時所要求的人數。因此,數字10是為由罪的痲瘋病所象徵的整個人類的新警告。
聖路加想要告訴我們:我們都是痲瘋病人…沒有一個人是潔淨的;在我們的皮膚上都有死亡的印記,這印記只有福音的話可以治癒。我們都是痲瘋病人的意識幫助我們克服歧視。在記述的後面部分,我們將看到這群痲瘋病人由加里肋亞人和撒瑪黎雅人組成。當這些人感覺潔淨,他們彼此輕視,仇恨,爭鬥;但當他們意識到他們都是不潔的痲瘋病人時,他們成為朋友並團結起來。
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他們遠遠地站著。高聲呼喊:「耶穌,老師,可憐我們吧!」他們應該如肋未紀中規定的喊:「走開;我們是不潔的」;然而,他們求助於耶穌,呼喚祂的名字。按照聖路加,他們是福音中第一組人直呼耶穌其名。還有耶里哥的瞎子也叫耶穌的名字。第三個人:十字架上的強盜。這些人是僅有的喊叫耶穌名字的人。我們什麼時候叫人名字呢?當他是我們的朋友。如果我們遇到國家總統,我們不會叫他的名字,我們不稱他為「你」;然而,他們叫祂的名字並說「你」。
在路加福音中,祂只被那些信任祂的人稱為「你」。他們不是好人、虔誠的義人;他們是痲瘋病人,病人和罪人。他們覺得他們可以叫耶穌的名字並稱祂為「你」。他們沒有向祂求治癒,因為他們非常清楚痲瘋病是治不好的;他們對祂說:「可憐我們吧!」換句話說,祂對我們的狀況感受到發自肺腑的愛。他們是被社會邊緣化的人,被家人疏遠的人,沒有愛。
讓我們試著想像這些人的痛苦,他們不能接受愛撫和擁抱。他們甚至認為天主也不想擁抱他們。耶穌一看見他們就對他們說:「去吧!讓司祭們查驗你們的身體。」我們注意到耶穌沒有走近他們,沒有觸摸他們。祂在遠處用祂的話治癒了他們。在遠處,那話在今天治癒了我們人類的痲瘋病。
耶穌對他們說:「去吧…」與我相遇已經淨化了你們;現在讓司祭們查驗你們的身體;那是他們的工作:查驗你們被治癒了。你們將能夠回到社會,能夠進入聖殿。我們現在繼續讀這個比喻:當我們人類意識到她的痛苦意識到只有福音可以治癒她時;她已經開始走上了治癒之路。
如果她信賴耶穌的話,就如那十個人所做的,人類已經走上了祂所指示的道路,罪的痲瘋病的效果將逐漸消失。他們在路上的時候就潔淨了;即當他們決定離開村莊,他們的痲瘋病開始消失。他們離開了惡神引導生活的地方,惡神使他們成為痲瘋病人。惡神是自私,只想自己…是自私讓人成為痲瘋病人。
我們現在看福音的最後一部分,那個人回來了。讓我們聽聽發生了什麼:
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其中一個看見自己病好了,便轉身回來,大聲讚美天主,在耶穌腳前叩頭致謝,而那人是個撒瑪黎雅人。於是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另外那九個在哪裡呢?除了這個外邦人,沒有人回來讚頌天主嗎?」耶穌對他說:「你起身去吧!你的信德救了你。」
我們現在讀到了最挑戰性的部分。我們如何解釋耶穌對只有一個人回來感謝的悲傷反應?祂觀察到:「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另外那九個在哪裡呢?」有人說耶穌的悲傷是因為其他九個人沒有感恩。但耶穌有這樣的反應將令人驚訝,因為祂是一個好人;因為他們不感恩,耶穌就悲傷不會讓耶穌好看。祂教導人愛是無條件的。愛的人看到受他幫助的人開心,自己就滿意了。「不要讓你的右手知道你的左手所做的。」耶穌說「行善但不期待任何回報。」如果我們願意以最少的邏輯來重建事實,發生的事如下:只有其他9個人遵守了耶穌的命令,去讓司祭查驗他們。當他們意識到他們「潔淨」了,他們回家了;後來,他們和妻子、孩子去耶穌那裡感謝祂。
所以,是什麼讓耶穌悲傷呢?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立刻回來感謝祂;耶穌沒有談論感激。這是我們發現的。祂難過的是他們沒有找到任何理由回來歸光榮於天主。祂難過的是他們所有人都沒有立刻意識到藉著祂淨化人類的話,天主的光榮已經得以彰顯。
歸光榮於天主是什麼意思呢?也許我們認為當天主顯示祂的力量時就是顯示祂的光榮;把紅海從中分開,打敗敵人。當天主成功地顯示祂愛的面容時,就顯示了祂的光榮,這是祂對人類的慈善。耶穌問自己怎麼只有一個撒瑪黎雅人意識到這光榮,其他九個人怎麼就錯過了這啟示呢?
祂難過是因為唯一對天主光榮的顯示敏感的人是一個外邦人。在希臘文中「allogenes」意思是「另一個種族。」 猶太人本應該明白這一點,因為它們已經受過先知的教育;然而,異教徒,外邦人先來領受天主對患痲瘋病的人類的愛。
也許我們會對另外九個的靈性不敏感驚訝;不是人們正常的感恩,而是靈性的敏感知道如何接受光榮,接受天主的愛。但我們要注意;讓我們檢查一下看看我們的靈修,敏感度是不是比那九個人的更高。在祈禱中,靜默反省中讓我們問自己:我們是否意識到福音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多麼重要,她淨化了我們,使我們的生命美好。
比如,如果你想想你自己的生命,你能喜樂地說直到今天你的生命都一直很美嗎?我沒有試圖說「美麗的」,因為你已享受了很多東西,我說的是真正的「美」,因為你好好地活了,為你所做的事開心,為你的成就欣慰,為需要你的人給與的關懷。也許有人對你說:「你怎麼總是有時間為大家服務?」如果這是你能給自己的生命的評價,你是否意識到是福音的光從你還是一個孩子時就引導你,成為一個美麗的人?你是否想過歸光榮於天主,因為你找到基督和使你變美的福音這個寶?也許有人已經告訴過你:「你的家庭真好,你們的關係真好!儘管面對了那麼多的困難,你們總是彼此相愛。」我們是否歸光榮於天主,因為是福音使我們明白婚姻忠貞的價值,無條件的愛、寬恕、和好?我們是否藉著基督的話和祂的福音領受了天主的光榮?
我們對社會如此感歎,對我們周遭看到的這麼多的痲瘋病:腐敗、享樂主義、暴力、價值觀的丟失。邪惡是不可否認的,但也有善與愛的海洋。如果我們意識到福音如何改變了世界,以及今天基督的話如何繼續創造一個新世界,重拾生命的價值,從受孕到自然死亡,家庭的價值、正義、分享財物,關注窮人…我們是否為所有這些歸光榮於天主?天主藉著基督的話完成了淨化。
我們基督徒必須首先意識到宣講福音已經改變了世界,正在改變世界,這讓我們的社會變得美好。但我們相信嗎?如果我們不為這些禮物讚美天主,我們還沒有領受祂的光榮,祂的愛。耶穌對撒瑪黎雅人說:「站起來走吧,你的信德救了你。」信德是支持淨化你的話。
我們常在福音中看到耶穌說:「你的信德救了你。」祂對今天的我們說:如果你認真對待我的話,遵循我指給你的路,沿著這條路,你將看到對你不公的被毀滅了,被福音淨化了。
祝大家主日好,並善度新的一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