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4, 2024

路17:5-10 -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丙年常年期第27主日 
 
路17:5-10
 

Fernando Armellini神父的講道詞

 

    大家主日好!


    為理解今天福音中耶穌的話,我們必須把它們放在耶穌宣講這些話的背景中。祂和門徒一起走在去耶路撒冷的路上,祂對那些想要跟隨祂的人要求越來越多。我們已經在前幾個主日聽過「誰若願意作我的門徒,他必須經過窄門;他必須願意離開父母、原生家庭;意思是離開整個的傳統,即人們總是這樣認為或者大家一直都在這麼做。」現在我提議某些新的東西:「你選擇傳統還是選擇我?」就像你愛上了一個人,你離開了父母;你仍然愛他們;但現在所有的選擇,所有的決定都要和自己的愛人一起來做。


    耶穌這個愛人不接受門徒心中有別人。與對錢財的貪戀不相容,與懶惰、惡習、缺點都不相容。他是一個要求非常高的愛人,祂也要求那些想作祂門徒的人放棄所有的財產,並把它們施捨給有需要的人。就在今天的福音章節之前,祂要求無條件的寬恕。如果你的弟兄一天七次得罪了你,你也必須寬恕他。


    面對這麼高的要求,人很自然地懷疑,我要遵守、還是不遵守呢?他評估自己的力量問自己:「我能不能和耶穌在一起?」耶穌也建議每個人問自己這個問題:祂說在建一座塔之前,一個人要考慮他是否有足夠的錢,這樣就不會開始了工程,然後又全放棄;別走半截路,估量一下你自己的力量。或者一個人要打仗,他考慮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軍隊。


        所以,一個想要跟隨耶穌的人必須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他不問自己這個問題,說明他還沒有明白耶穌的提議。已經明白的宗徒們最後說:「我們願意跟隨祂,但我們覺得很軟弱猶豫,我們願意做點事,但不是做一切事,因為祂要求太多了。」所以,他們跟隨耶穌,但不是完全信服。因此他們向耶穌提了一個請求。


    讓我們聽聽:於是宗徒們對主說:「請增加我們的信德吧!」

    

    宗徒們意識到他們的小信德。耶穌對客納罕婦人說過:「女人,你的信德真大。」然而,祂對門徒重複了幾次:「你們這些小信德的人。」比如,當祂看到他們為衣食憂慮,祂說:「小心,你們小信德的人啊!田野的花草,今天盛開,明天就被丟進爐中,天主尚且這樣裝飾它們,何況你們呢?當祂看到他們害怕海中的風浪時…」這些不是提庇黎雅湖的波濤,而是生命中的風暴,我們在社會中看到的風暴。在教會中,價值的迷失,人害怕了因為他忘記了天主陪伴人類的歷史,也不相信這一點,他的信德很軟弱。


    耶穌對這些人說他們害怕了,那些認為他們必須獨自面對這世界的風浪的人是小信德的人。甚至伯多祿,當耶穌邀請他走到自己身邊時,因為伯多祿追隨他的夢想,耶穌告訴他:「到我這裡來」,伯多祿開始往耶穌那裡走,即走向祂的提議,那是生命的恩賜,但他害怕了。他怕死,怕失去性命,不是在提庇黎雅湖裡,而是在耶穌提議的選擇中,他想要回頭,他害怕了,耶穌拉著他的手說:你為什麼懷疑到我這裡來是正確的選擇呢?你是個小信德的人。


    還有當門徒們在船上時,他們爭論因為他們已經沒有餅了。耶穌說:「你們這些小信德的人為什麼爭論呢?」這次,他們意識到他們的小信德,他們問自己如何增加信德;我們已經聽到了他們向主請求:「請增加我們的信德吧!」


    但信德能增加或減少嗎?這取決於如何理解信仰。比如,如果信仰被理解為擁護真理,相信天主的存在,即基督是行奇蹟的人,祂死在十字架上,祂已經復活了… 只有信徒才能擁護這些真理。無神論者沒有信仰,所以,信仰被理解為擁護真理,不能增加或減少,擁護或不擁護。無神論者沒有信仰;不是說他有一點,而是根本就沒有。信仰也是擁護真理,但還不夠。其實,在雅各伯書第2章中,他說:「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德,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假設有弟兄或姐妹赤身露體,且缺少日用糧,即使你們中有人給他說:你們平安去吧!這是什麼樣的信德?你們相信只有一個天主,很好,但即使魔鬼也相信並顫抖。


    相信某些真理還不夠;信仰超越那些。有時信仰被認為是宗教;即藉外在的這些宗教禮儀來評估信仰;比如,當被問及在歐洲的信仰是增加了或減少了,這是基於多少人去教堂來評估的,有多少人祈禱,多少人在教堂舉行婚禮。很清楚如果我們這樣理解信仰就有增加或減少。但外在的宗教禮儀不等於信仰。即使沒有信仰的蹤跡,宗教禮儀仍可存在相當長的時間。多少次我們看到劃十字聖號,這只是簡單的迷信舉動?


    我們要澄清我們理解的信仰是什麼。首先,相信不是一個無理性的選擇;這將是輕信。還有很多這樣的信仰。信仰和理智有關。當耶穌說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天主的時候,祂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做的選擇是合理的。然而,在某個時刻,這種合理性到達頂峰就不再前進了;比如,當一個人認識基督時,學習祂的福音,理解祂提議的訊息,祂得出了什麼結論呢?他說祂給我們顯示的天主是非常合理的。外邦神和偶像的啟示根本不合理。但耶穌給我們提議的天主面容以及祂以自己反映的天主的面容,這天主是合理的。還有,祂為人的提議很美,我找不到更好的。每次我聽到,我反省而且在最後,我總是不可避免的得出結論,祂是對的。


    但這還不是信仰。觸發信仰恰恰就是在經驗到這種合理性之後,人會說:我擁護祂。當我愛祂到某個程度說:「我想要把我的生命和你的生命聯合在一起,與你同心合意。」然後就陷入了愛河。這就是信仰。我們明白這信仰可以增加或減少。它也可以消失。我也許已經和耶穌在一起了,信任祂已經一段時間了,然後又回到外邦的生活。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很多的戀愛關係中;總是有起起伏伏,迷戀增加然後又降溫了;有的時候需要彼此完全的參與,有的時候是單調乏味的,例行公事,疲勞過度愛和彼此的信任就有減少的危險。


    信德恰恰就是在明白了基督給我的提議是合理的之後愛上了祂。這信仰可以增加或減少,可以理解在耶穌給我們的提議面前我們會感到自己的軟弱。我們要記得在葛法翁發生的事,當聽到耶穌的提議時,人們說:「這話太生硬了;誰能接受呢?」所以,就像愛上一個人一樣,問題在於瞭解這信仰如何能增加或減少。我們問自己誰可以使這信仰增長?門徒請求耶穌增加他們的信德。


    讓我們聽聽祂的回答:主回答說:如果你們的信德像一粒芥籽,就是對這棵桑樹說:「連根拔起,移到海裡去。」它也會聽從你們。


    我們已經聽到了宗徒們請求耶穌:「增加我們的信德。」希臘原文的字面翻譯是:「請增加一點我們的信德,我們的小信德。」我們明白耶穌為什麼沒有回答他們的問題,因為問題本身沒有意義;不是祂可以增加信德,因為信德是人們對耶穌給所有人的愛的提議可以支持或拒絕的自由答覆。


    我們每天都可以證明;有人只是耶穌的崇拜者;有人只是愛上了一點,給祂一點支持,其他人給祂多一點。聖人們為了福音奉獻了生命。讓我們想想行善的聖人們像天主的若望,Camillus de Lellis, the Cottolengo,Salvo D'Acquisto, Maximilian Kolbe.這些聖人們為了基督的愛奉獻了生命。催迫我們極力擁護祂,把我們完全託付給祂,耶穌沒有回答門徒的問題,而是用了一個吊詭的圖像告訴我們大信德能做什麼:對這棵桑樹說:「連根拔起,移到海裡去。」它也會聽從你們聖瑪竇和聖馬爾谷沒有說樹可以被連根拔起移到海裡去,而是說一座山可以被移到海中。這山的說法一定是眾所周知的圖像,因為聖保祿在格林多前書第13章也用這個圖像。


    耶穌說的是什麼樹呢?不知道是桑樹還是無花果樹;也許兩個都對,但在希伯來文中,是無花果樹。我認為耶穌說的是無花果樹,因為它更好地反映了祂的思想。無花果樹在巴勒斯坦和埃及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植物,而且它的木頭既不怕熱也不怕潮濕。 埃及木乃伊的棺材就是用這種木頭做的,幾千年之後,這些木頭還保存完好。在埃及,無花果樹也是不朽的象徵,因為這木頭似乎不腐爛,無花果汁被認為有神秘的力量,包括不朽。無花果的特徵是它的根非常深而且強壯,幾乎不可能連根拔起,在樹木被砍後,樹根留在土壤裡可以超過六百年。


    耶穌藉這樹的兩個事件告訴我們信德可以做什麼。第一:可能把這樹連根拔起,但非常難;第二個是非常不可能:讓它在海裡生長。耶穌用這兩個誇張吊詭的圖像有什麼含義?信德可以獲得非凡的效果,不僅是困難的,連大家都認為不可能的事,信德都可以做到。耶穌曾告訴患癲癇病的男孩的父親:「為信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


    讓我們想想一些我們認為很難或甚至不可能的事:世界的和平是不可能的;我們目睹了關於誰最有威懾力的競爭,誰最違法,誰偷得最多…因此將永遠沒有和平。人們總是像狼一樣彼此廝殺。為什麼?因為他們不相信福音。他們想要用他們的頭腦解決問題。如果他們相信福音,即使是一點點,不用太多,就一點,他們將分享財物而不是從彼此那裡偷竊;他們將意識到他們不是超人,不是這世界的主人,因為天主是世界的主人。他們將開始明白一個人應該去愛,當人關心有需要的人並幫助他們而不是統治他們時,他們將對福音的這真理更有意識,如果他們信賴耶穌,不僅僅是戰爭會結束,而且不正義、痛苦、饑餓也會終止。


    如果奇跡不發生,是因為我們缺乏信德。我們不信賴祂。我們認為我們可以帶著我們的罪走下去。祂行奇跡,我們的罪的後果不存在。相信才有奇蹟。讓我們想想在人們心中有多少無花果樹根;我們說抱怨和仇恨將永遠不會被連根拔起,重獲和平,得以和好,能夠寬恕,在背叛之後重建關係,都是很難的事情;不是不可能,而是很難。如果你信從耶穌和祂的福音,所有這些都可以成就。


    讓我們想想個人的層次:某種惡習,一個妥協的甚至邪惡的生命,這些都像第二本性植根於我們內…這些不可能根除嗎?答案是「不是的」;信賴基督和祂的福音的人也可以行奇蹟。如果奇蹟沒有發生,是因為我們缺乏信德,因為天主不行奇蹟。奇蹟取決於我們是否接受耶穌的提議,當我們信賴祂的話,奇蹟就會發生。

    為了澄清祂的思想,耶穌現在講了一個比喻;讓我們聽聽:


    你們中間,有誰會對那剛從田裡耕地或放羊回來的僕人說:「來,快坐下吃飯吧」?而不是說:「為我準備晚飯,束上腰帶,伺候我;等我吃喝以後,你才去吃喝」?難道僕人辦好所吩咐的事,主人需要道謝嗎?你們也是這樣,辦好所吩咐你們的事情以後,要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只是做了我們當做的事。」


    在比喻中,耶穌介紹了一個奴隸,他一整天都在田裡耕地,晚上回到家累了;我們期待主人稱讚他的工作然後對他說:「來,快坐下吃飯吧!」這是我們今天期待的,不是耶穌時代的門徒期待的,他們非常清楚主人是如何做的。奴隸被認為是主人的財產,沒有任何權利。耶穌無意針對剝削、社會正義或奴隸制的問題;祂沒有談這個主題。祂採用了事實並用它作一個例子給那些想要成為祂的門徒的人上了一課;為此,祂問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主人會告訴僕人快進來坐下吃飯?門徒的回答肯定是「不會的。」他會告訴祂根本沒這回事;為什麼呢?因為僕人在田裡工作,他仍然是一個僕人,在家裡,白天晚上他都是一個僕人。這是他的本性和身份,總是願意服務,只有服務。耶穌問門徒的第二個問題:而不是說:「為我準備晚飯,束上腰帶,伺候我;等我吃喝以後,你才去吃喝」他會那樣對他說嗎?回答是「是的」確實,他會告訴他:「你先伺候我;然後再吃喝。」這主人的行為觸及了我們的感受,因為我們腦子裡會想也許耶穌想要暗示:「我是主人,你們是僕人;記得總是要服從,只有服從。」


    耶穌要說什麼呢?祂想要讓門徒和我們理解兩個真理;首先,那些跟隨祂的人必須意識到他們僕人的身份;他們的本性將永遠是一個僕人,永遠都不會有一個時刻或地方,他會成為一個主人。葡萄枝永遠是葡萄枝,它的本性不會變;它不能結石榴;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人們都期待它結葡萄,不是別的。這是他的本性。基督的門徒,只被期待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準備好服務任何有需要的人;這是門徒的天性,總是一個僕人。第二個真理,這僕人的天性從哪裡來?有人也許認為比喻中的主人代表天主,我們是僕人,不是的。主人不是天主;門徒的主人是窮人,有需要的人;是他們給門徒發命令,門徒必須總是專注於主人的需要,他們是有需要的人,門徒時刻準備著服務,他甚至不要等人發命令,他必須預先想到弟兄的需要。


    門徒的天性是作一個僕人;這僕人的天性從哪裡來?從天父那裡來,祂不是任何人的主人,卻是眾人的僕人,因為祂是愛,只有愛。愛就是服務,愛的反面就是仇恨;仇恨是別的東西。愛的反面是統治受服侍的。這種行為,沒有天主的痕跡,祂是僕人,只是僕人。我們在納匝肋人耶穌內默觀到的天主的面容,是完美的天主肖像,是天父的完美肖像。祂已經說過祂不是來受服侍,而是來服侍人。我們記得祂所做的洗腳的舉動,顯示了天主的身份。我們記得在聖經中重複的最美的稱號是為最重要的人物「上主的僕人,」即天主的計劃的僕人。


    耶穌問的第三個問題,這也許是最直白的,比前面的問題更讓我們驚訝的是:主人對那完成了他的命令的僕人有責任嗎?回答是:「沒有」。耶穌結論說:「辦好所吩咐你們的事情以後,要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只是做了我們當做的事。』」即我們按照我們的本性做了。


    耶穌的這些話讓我們有點困惑,有很多人嘗試改變這句「無用的僕人」的話嘗試為了找到一個解決辦法;「achreioi 」沒有別的意思。意思真的就是「無用的。」我們不要曲解;就用這個詞吧!


    耶穌為什麼用這麼嚴厲的語言?耶穌知道門徒們也許明白並接受了他們作僕人的天性,但還有一步要走,這也許是最難的一步。這是耶穌想要在他們的腦子裡反復灌輸的第三個真理:無條件的愛。無條件是僕人的服務的特徵;門徒們去愛,不是因為他期待回報,不在地上,也不是在天上;他愛是因為這是他作為天主子女的本性,他想要相似他的天父。


    耶穌運用這些挑釁的圖像,因為祂想廢除法利塞人還有某些靈修生活的老師們宣講的美德的靈修,甚至今天仍有。法利塞人說忠於法律,給他們權利期待天主的賞報。因此,天主是雇主,祂在一天的最後付薪資。門徒服務並愛,因為看到弟兄受到我的服務而開心是很美的。他愛是因為他想要相似天父。


    這比喻和耶穌的主題,信德的主題有什麼關係嗎?在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夢想,不是作僕人,而是作主人;這是統治世界的邏輯,按照耶穌的標準,那是惡人的邏輯;這些人覺得他們能統治更多人,被更多人服務就更有成就。這世界能改變嗎?一個新世界能誕生嗎,新世界的人不想作主人?所以,必須競爭,但一個世界,大家都覺得是彼此的僕人?


    我想我們大家的答案是這永遠都不會發生;在不正義、腐敗、暴力的海洋中是不可能的,當和平佔主導地位時,新的友好人類就成為可能。世界回答說這人類永遠不會誕生。另一方面,耶穌想要告訴我們信德能夠實現這新的友好世界。還有比這更大的奇蹟嗎?甚至一棵無花果樹能生長在海裡。這和信德可以成就的奇蹟相比沒什麼:創造一個人人都覺得彼此是弟兄姐妹,彼此是僕人的世界。這是天主想要實現的世界,如果我們信賴基督的話,這世界將成為真實的。


    祝大家主日好,並善度新的一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