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常年期第24主日
路15:1-10
Fernando Armellini神父的講道詞
大家主日好!
當我們想到耶穌對客納罕婦人的回答:「拿孩子的餅丟給小狗,是不對的。」因為從耶穌的口裡說出這種話來,總是讓我們有點驚訝。在早期,遠離被認為是不潔的外邦人深植於以色列人心中。耶穌也接受了這樣的教育。分開神聖的和污穢的,總是要清楚闡明分開潔淨與不潔的。
每個以色列人都知道自己屬於一個神聖的民族。希伯來文中的「Kadosh」意思是與70個異邦民族分開。他們都記得《肋未紀》第20章第7節所寫的,天主說:「你們應成聖自己,成為聖的,因為我上主是你們的天主,我是聖的。」所以,使你自己與其他人分開,因為你是我的。這句話可能會被誤會:「你是我的,其他人我拒絕。」其實,上主要說的是:「你是聖的;你必須反映出我的聖,所以不要陷於外邦人的偶像崇拜。小心不要被他們不道德的習俗所腐化。」這話也可被理解為是出於驕傲以及優越感,即輕視外邦人。
另一種必須被界定清楚的分離-是指天主願意祂的人民成聖-在那些忠於上主的法律生活正直的人與不虔誠的罪人之間的分離,正直人和罪人不應該有任何關係。所以,輕視罪人,稅吏和其他人。比如,如果一個外邦人不小心走進一個虔誠的猶太人的家中,那家裡的一切都被污染了。那房子的所有的牆壁和東西必須被淨化。辣彼們規定虔誠的以色列人不應該和邪惡的人有瓜葛,或甚至不應該引導他們遵守法律五書。辣彼們,人們的靈修導師,定了這些規條作為上主的旨意。所以,他們深信即使天主也遠離不潔的人,拒絕罪人並想要懲罰他們,詛咒他們。
我們記得法利塞人在聖殿裡說:「主,我感謝祢,因為我不像其他人;也不像站在後面的那個人。我們兩意見一致:祢是聖的,我和祢一起都是聖的;那個人是不潔的。」所以,我們想知道天主是否和聖殿裡的那個法利塞人想的一樣。天主拒絕其他人和罪人嗎?或者這是以色列的靈性導師們教導的一個虛假的天主圖像?天主想要在納匝肋人耶穌身上彰顯。所以,我們想知道耶穌如何與稅吏和罪人相處。讓我們聽聽:
「所有的稅吏和罪人都來接近耶穌,聽祂講話,法利塞人和經師便私下議論起來,說:「這個人竟接待罪人,還跟他們一起吃飯!」
「所有的稅吏和罪人都來接近耶穌,聽祂講話。」希臘原文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構:「enguísontes」不僅是他們來接近,而是更強;他們盡一切可能靠近祂;他們繼續尋找祂因為他們想要在祂身邊。很明顯這些人在聽了耶穌說的話之後,想跟隨祂。記得上周群眾來找祂時祂說過:誰來跟隨我,若不是愛我超過愛自己的父母、兒女、甚至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誰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我走,不能作我的門徒。誰不放棄他的所有並分發給有需要的人,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所以,我們預料到那些作了相反耶穌提議的生命選擇的人很自然地要遠離祂,或者祂將嚴厲地把他們趕走,就如辣彼們所做的。但這裡是主動者,這些人在猶太社會的最底層,是在「聖」人中的不潔之人,他們尋找祂;他們去找祂。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覺得需要祂,需要天主。這需要不能被壓抑,因為如果你們不滿足她,就會產生無法隱藏的內在不安。這些人擁有生命中的一切:榮譽、盛宴、享樂、消遣;他們尋找喜樂,但只是享樂。
天主精心創造了我們;我們被造是為了按照在納匝肋人耶穌身上體現的人的提議建設我們的生命。這是福音的提議;如果我們意識不到,我們就不會快樂。如果這些人來找耶穌,是因為內在的不安讓他們無法平靜,他們心中就沒有平安。
如何解決他們這種內在的問題呢?他們為什麼尋找耶穌?他們本來可以去找經師,法利塞人,他們是義人,親近天主的人,是靈修生活的老師。但他們知道他們是如何被義人判斷的。他們被驅逐;被趕走。聖詠15篇描述義人:「祂輕視作奸犯科的人。」他們正在實行。更糟糕的是聖詠139篇提到義人的話,他為自己的正直感到自豪地說:「天主,恨不得你能殺掉惡人, 叫流人血的兇手遠離我身。」換句話說,如果你給我15分鐘作天主,我將除淨世上所有的罪人,「我求上主決定這樣做。」 聖詠第六章第九篇中:「作奸犯科的人快快遠離我,因為上主聽見了我的悲號…」然後,他在聖詠第139篇21節直接對天主說:「上主,憎恨你的人,我怎能不痛惡;上主,背叛你的人,我怎能不厭惡?我對他們深惡欲絕,視他們為我的仇敵。他在等上主和他意見一致!
如果這些罪人和稅吏來見耶穌,因為他們需要祂,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被愛,而不是被判斷和邊緣化。耶穌肯定不贊成他們所做的生命選擇,但祂以不同的眼光看他們的境況,不像法利塞人認為他們是罪人。「罪」在希伯來文中意思是錯過了標記,向敵人射箭,但錯過了;或者,用了壞的弓射箭,但箭沒有射到敵人。
這些罪人目標向著光榮卻沒有達到。所以,他們不是要受到懲罰和被邊緣化的人,而是應該被愛,得到幫助,需要有人指給他們真正快樂的道路。然而,經師和法利塞人做了什麼?他們去耶穌那裡,耶穌說自己是天主子,即重現天父面容的那一位,但他們不能忍受一個不懲罰罪人的天主。他們還不明白罪是什麼。罪使人變得沒有人性,罪必須被治癒的而不是被懲罰。
福音中說他們「抱怨。」沒有說私下談論;「diegongyzon」意思是回嘴,他們譴責耶穌的行為。我們謹記法利塞人不是惡人。我們腦子裡的法利塞人是偽君子,這圖像是不對的…保祿,一個法利塞人,讚美他們對法律的忠誠。他們指控耶穌兩條罪:他們說「這人」(他們沒有說:耶穌,他們說「這人」)「歡迎罪人」(第一項指控);並「和罪人一起吃飯。」
動詞「歡迎」非常美;希臘動詞沒有說「歡迎。」歡迎是「déjomai」,但這裡說:「prosdejetai」意思是靠近這些人並歡迎他們,因此,伸開雙臂擁抱他們,吸引他們歸向祂。他們驚訝耶穌親切地對待罪人。因為天主就是那樣,不可能是其它樣子。更糟糕的是祂「與他們一起吃飯。」即祂分享他們的喜樂;祂接受他們本來的樣子。
耶穌發現自己和兩組需要被救贖的人在一起。罪人已經被祂的愛包圍;祂親切地把他們帶到祂的家裡並想讓他們在祂身邊。他們已經和祂一起吃飯。耶穌現在想要什麼?其他的義人和這些弟兄一起坐在桌旁接納他們本來的樣子。還有,這些罪人必須接受這些不友好的義人,他們不友善是因為他們的傲慢,並自認為他們離天主更近。
耶穌做了什麼?耶穌已經把罪人包裹在祂的愛中;祂已經把他們捧在自己的手心裡,刻在祂的心頭上。現在耶穌想要救這些義人,法利塞人;祂必須讓他們除去他們如此喜歡的危險的天主圖像。他們朝拜的天主是正義的天主。耶穌必須淨化他們的心智,他們懷有的是永遠不會讓他們快樂的危險的天主圖像。祂做了什麼?祂沒有用理論,因為祂不會得到任何結果;即使祂全部引用聖經來說服他們,祂也不能改變他們。耶穌做了什麼?祂用了兩個比喻。讓我們聽聽第一個:
於是耶穌對他們講了這個比喻:「你們中間誰若有一百隻羊,其中一隻走失了,不把九十九隻留在荒野,去尋找那迷失的一隻,直到找到呢?找著了,就歡喜地把羊扛在肩上,返回家中,邀請朋友鄰人來,說:「你們和我一同歡樂吧!因為那只走失的羊,我找回了!」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天上同樣為他歡喜,勝過為那九十九個無需悔改的義人。
耶穌愛經師和法利塞人並想讓他們除去他們腦子裡的錯誤的天主圖像。錯誤的天主圖像讓他們輕視罪人並遠離罪人。他們腦子裡的天主是什麼樣的呢?如果你表現好天主就愛你;但如果你表現不好並違反祂的誡命,祂就不會給你恩惠,甚至會懲罰你。但為耶穌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做對了你開心,但如果你不遵守上主的道路,你將找不到喜樂。你虐待的是自己,而不是天主,天主將繼續愛你。
耶穌必須改變這些經師和法利塞人,讓他們有天主的真圖像。一個無條件地愛人的天主。比喻的場景設在耶穌非常熟悉的猶大曠野,因為祂曾多次經過那裡。那裡有洞穴、溝壑、盜賊和土匪在那裡藏身。那裡也有豺狼;在沙漠裡有很多危險。那是乾旱的地方,就像你們看到在我身後的這片土地,但當第一次雨開始下時,沙漠就要開花;沙漠在春天開花,群山被綠草覆蓋。耶穌開始講比喻是講給那些聽祂的人,因為祂想要激勵他們。
就如牧人所做的,祂問了一個強迫他們聆聽內心的問題。牧人也用理智做事,但當內心的建議與理智不一時,最後,他聆聽內心。這就是這個比喻要表達的。如果牧人靠理智:那是夜晚,他看不清楚,去曠野裡很冒險,那裡有盜賊、野生動物、狼…很危險;有99只羊留在曠野裡,還有等牧人不在時就去偷羊的盜賊。
如果他憑理智,牧人將不會去尋找丟失的羊。然而,讓我們看看牧人是怎麼做的。他聆聽內心。這牧人的心很重要,因為她代表天主的心。祂有100只羊,丟了一隻。我們注意到不是丟失的羊。為什麼沒有責備羊?羊的本性必然造成走丟的可能性。天主願意羊是這樣的,因為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是羊了。
羊看得不遠;七或八米遠;其實我們注意到羊通常跟隨走在前面的那只羊,當它們看不見前面的羊時,它們就不知道要去哪裡了。牧人愛的就是那樣的羊,看得不遠而且會走丟。甚至天主不能創造不會走丟的羊,因為如果不會走丟它們就不再是羊了。祂造了羊;所以,如果它們丟了,祂要負責。
有時候我們聽見有人說:「天主為什麼不造一個無瑕疵的我們,十全十美的。」祂可以這麼做,但如果祂那樣做了那就沒有我們了。祂造了像羊一樣會走丟的我們。成熟的人平靜地接受這個限度;他滿足於自己的身份;不會對自己的軟弱生氣;他顧及到這些,因為這是我們本性的一部分。天主願意這樣,而且祂愛我們就如牧人愛會走丟的羊。如果它們不會走丟,它們就不是羊了。所以,成熟的人,面對他犯的錯誤,會說 「我犯了錯」,我感謝那幫助我重回生命之路的人,我平靜地繼續前行。
跟隨羊的牧人做什麼?祂把99只羊留在曠野裡。這是一個不合邏輯的決定,但這表明了對走失的那只羊的愛。這是耶穌想要表達的:天主在乎的是每一個人,祂的子女,再找不到第二個同樣的人。這是每個人的尊嚴。我們別再以為我們被愛是因為我們表現好,而且只有我們表現好才會被愛。我們被愛是因為我們是天主的子女;我們的罪不會抹殺我們作為天主子女的尊嚴。無論我們的罪有多大都不能取消天主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愛。昨天和今天的法利塞人不能明白的是天主沒有對我們的罪生氣,因為我們背命了,只要我們悔改,祂就寬恕我們。
我們的罪不冒犯天主,而是傷害我們,這讓天主不高興,但祂不會惡上加惡。 天主繼續愛我們,因為除了愛祂的每一個子女,祂什麼都不能做。當祂把他們領回正路 — 生命之路時,祂做什麼?喜樂,舉行盛宴。比喻講述的只有愛的舉動。聖瑪竇也記述了這個比喻,但只有聖路加有一些細節:牧人把羊背在自己的肩上。
有牧人的敘述,當一隻羊走丟時,他會打斷牠的一條腿,這樣牠就不會再走丟了。耶穌不是那樣;祂沒有把這種可能性放在祂的比喻中。只有喜樂。此外,牧人把羊背在肩上;其它的羊得自己走,但牧人背著這個走丟的羊。這是洋溢的喜樂。在這個比喻中,我們看到的是極度的喜樂。一個罪人悔改,天上同樣為他歡喜,勝過為那九十九個無需悔改的義人。
耶穌講述第一個比喻表現的是天主的慈父心腸。確實,圖像是牧人的圖像。在第二個比喻中,我們現在要聽到的是,藉著一個婦女的圖像,耶穌強調天主的慈母心腸。讓我們聽聽第二個比喻:
或有哪個女人,若她有十個銀幣,丟失了一個,不會點上燈,清掃房間,仔細搜尋,直到找到呢?找著了,便邀請女友和鄰人來,說:「你們和我一同歡樂吧!因為那丟失的錢幣,我找回了!」我對你們說,一個罪人悔改,天主的眾天使也同樣為他歡喜。」
這個比喻也是以一個問題開始。耶穌用它來默觀這婦人的心,她對這錢幣的愛,因為這婦人的愛代表天主的母愛。這比喻不是在戶外,在曠野裡,就如前面的那個比喻,而是在家裡。我在背景中放了一張非常著名的考古發現的房子。不是來自葛法翁;而是位於Kasserin 曠野裡的一個村莊。與葛法翁不遠,比耶穌時代稍晚。但耶穌時代的葛法翁的房子和這個一模一樣。
注意到光通過的那道門,烤箱,磚紅色的器皿,盛水的石水壺,不規則的玄武岩地板,玄武岩是那地方產的石頭。然後你們可以看到他們放工具的地方,籃子,叉子;注意到窗戶,很低,很暗,因為它不和外界溝通。那是食品儲藏室。在這個背景中,有一個老婦人有一塊手帕包著十塊銀幣。你們在背景中看到的銀幣是一個工人一天的薪資。
這婦人做什麼?她把銀幣包在手帕裡然後藏起來。你們可以想像銀幣在吸收它們的光澤的石頭中間比較安全。一天她拿出手帕,一個銀幣掉到地上。銀幣從手中滑落也是很正常的事。這很容易發生。這是弟兄姐妹很容易就從天主的手中掉下來的圖像。這是他們的一部分天性,就和羊一樣。有可能丟失。耶穌邀請我們意識到我們的軟弱,不再驕傲;不是我們建設生命堪當天主的愛,不是的。這就是我們的現況,天主深愛著我們本來的樣子。一個銀幣從天主手中掉下來;就如弟兄姐妹離開了正路。
這婦人做什麼?這婦人代表天主對祂所有子女的愛。我們得知如何為天主找回祂的子女。換句話說,我們在這婦人身上看到天主的愛。
如果我們與這愛一致,我們必須成為我們的弟兄姐妹的天使,把他們帶回到生命之路。因而比喻成了教理。
要做的第一件事:「點上燈。」這燈是什麼?它讓我們看清去哪裡找弟兄姐妹。在聖經中,燈是天主的聖言…聖詠第119篇說:「你的話是我腳步的明燈,是我道路上的亮光。」想要成為上主的天使的人,對天主的愛有同感的人,把燈點上為了看清在困難中的弟兄姐妹。如果他不點上燈,他看弟兄姐妹就像經師和法利塞人看他們一樣:應遭棄絕和譴責;在我們的憤怒和怨恨的光照下看我們的弟兄姐妹「因為他沒聽我」…」這是他應得的「…」他太糟糕了」…」隨便他吧。「如果你不點上天主聖言的燈,這燈讓你以天主的慈愛看待處於困難中的弟兄,你的方法也許會錯並成為一個經師或一個法利塞人。
那麼你做什麼?在你點上燈以後,不像以前你在錯誤的路上找他,你開始檢查那個房子。他知道這弟兄生活在污穢之地,但這弟兄或姐妹本身不是污穢,他們只是在污穢的地方。從那裡,他必須把弟兄帶出來。耶穌自己說:沒有聽我的話的人將下地獄。Gehenna不是地獄…我們不要把Gehenna和地獄劃等號。地獄在耶穌的嘴裡不存在。而是垃圾堆,當人不遵循上主的道時就會淪落到垃圾堆裡。生命被毀了。你必須在垃圾堆裡尋找他,因為他是一個寶。
當這婦人找到銀幣後要做什麼?歡宴、喜樂;過度的喜樂。就如在第一個比喻中,沒有怪銀幣。銀幣本身就容易丟失。你必須找回它來。這比喻的結論很美,它引導我們反省天主期待我們做什麼。我們要在天上和在天主的心裡開始歡宴。如果我們和天主心意相投,我們就和天主一樣愛弟兄姐妹,藉著我們,祂的天使,天主找到祂的寶貝。
祝大家主日好,並善度新的一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