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常年期第六主日
路 6:17-18,20-26
Fernando Armellini神父的講道詞
大家主日好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感嘆:「你真幸運!」指的是那些在生活中一切都很順利的人;他們是幸福的、幸運的。這句話不是我們發明的,它是古希臘人常用的。首先是指他們的神,他們快樂地生活在奧林匹斯山上,不需要工作;然後,他們用這句話來指定富人,即那些比其他人更像神的人,因爲他們也不工作。
這句感嘆也被用于描述那些生活幸福的人。因此,「有好孩子的父母真是有福!」在《荷馬史詩》中,我們發現這樣的表達:「有好妻子的丈夫真是有福!」還有對未婚者:「未結婚的人真是有福!」……這一句可能是一個婚姻生活不太幸福的人發明的。在希臘文化中,這樣的話也適用于那些道德情操高尚的人:「獲得名聲和榮譽的人真是有福!」「那些踐行美德的人真是有福!」「習得智慧的人真是有福!」 不僅是希臘人,埃及人也使用這種文學表達,特別是在基督之前的最後幾個世紀。我們發現,埃及文學作品中的「有福」,後來出現在了聖經中。例如,沒有罪的人是有福的,這在聖咏中重複出現。或者,走在生命之路上的人是有福的;遵守上主誡命的人是有福的。這些是我們在舊約中發現的「真福」。希臘人、埃及人,還有猶太人,都使用這種感嘆句式。
在舊約中,我們發現有44個「真福」,特別是在聖咏中。例如,「不隨從惡人的計謀的人是有福的」(咏1:1)。當「有福」這種感嘆出現在聖經中時,不僅是在贊美行爲良好的人,更重要的是,它指出了如何達到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所設定的目標。這個人的願望是什麽?如果不是快樂和幸福,他是否知道自己渴望的是什麽?所以,以「真是有福」或「是有福的」這種表達方式,他們指出了不犯錯誤,達到喜樂的方法。
當聖咏作者宣揚「關心窮人和弱者的人是有福的」之時,他是在表明要關心有需要的人。或者,「遵行上主法律的人是有福的」;「執行正義的人是有福的」……這是一種教導價值觀的方法。基于這些價值觀,去關注且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並獲得喜樂。但生活中不僅有喜樂,也可能發生相反的情况,也就是,爲達到喜樂而選擇一條路,但却因選錯了路而遭遇痛苦。
希臘哲學家已經警告過,有一種誤解,那就是把喜樂和短暫的快樂混淆。伊壁鳩魯被錯誤地指責製造了這種混淆;其實並非如此,他非常清楚,如果短暫的快樂通過德行能够導向喜樂和自己內在的和諧,那它就是好的。因此,這裏需要警告人們不要有誤導性的選擇與錯誤。由于天主愛人類,祂的話語指出了通往幸福、充分實現自我的生命道路,並警告人們不要走錯路。
這就是爲什麽聖經訴諸于另一種感嘆:「禍哉/有禍」(Πλὴν οὐαὶ = plen uay。希伯來語中的「Oi」)。這種表達在舊約中出現了75次,但要注意,這個「禍哉/有禍」,其含義並不是我們經常所賦予它的那樣。它不是懲罰的威脅,不是指天主說:「我會讓你爲此付出代價」;它是一位父親的痛苦呼喊,這位父親就是天主,祂看見祂的子女正走入歧途,永遠不會幸福,因爲他們選擇了錯誤的道路。
由于這是整個古代中東地區的說話方式,所以,新約中重複了45個「有福」也就不奇怪了,例如其中有兩個很美妙,是說瑪利亞的。依撒伯爾說:「那信了由上主傳于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然後還有另一個可愛的,與耶穌面前的那個被迷住的婦人有關,她聽了耶穌所宣講的福音,高聲喊說:「懷過你的胎,及你所吮吸過的乳房,是有福的!」這個婦人有點嫉妒瑪利亞,因爲她有耶穌這樣的兒子。我們還記得:「主人來到時,遇見醒悟著的那些僕人,是有福的。……他要請他們坐席,自己前來伺候他們」;還有另一個「有福」,是給那些雖然沒有看見,但願意相信的人。
在新約中,我們也發現了與「有福」相反的「有禍」,其希臘文爲「οὐαὶ」 = 「uay」,出現了46次。「苛辣匝因,你是有禍的!貝特賽達,你是有禍的!」這並不是說耶穌威脅這些城市,他們都會下地獄。不是的。「你是有禍的!」,這是耶穌痛苦的呼喊,因爲他見到這些他所愛的城市,他宣講福音的地方,他們拒絕他。他們選擇了喪亡。這是耶穌痛苦的呼喊。「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引人跌倒的人是有禍的」。
我們在福音中找到的最著名的「有福」,是瑪竇提出的,有八個(即真福八端),而路加提出了四個,也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反省的那些;路加還加上了四個「有禍」。爲了理解它們的含義,我們首先要注意耶穌對誰說了這些「有福」和「有禍」。讓我們來聽聽:
耶穌同他們下山,站在一塊平地上,有他的一大群門徒和很多從猶太、耶路撒冷及提洛和漆冬海邊來的群衆,他們來是爲聽他講道並爲治好自自己的病症;耶穌舉目望著自己的門徒說:「你們是有福的。」
當我們一聽到「有福」,立刻想到的是瑪竇福音中的真福八端,山中聖訓就是以此開始的。
我們也許會感到驚訝,路加告訴我們,耶穌不是在山上,而是在平地上宣布真福的。瑪竇和路加的場地背景,只是一個人造的文學講壇。我們很清楚,「山」不是一個實際的地方,而是聖經語言中的「山」,瑪竇說的是它。也就是指一個人吸收天主的思想的時刻、地點、環境。這種思想,這種判斷和評價事物的方法,與人的判斷方法相去甚遠。
爲什麽路加沒有把真福的宣布放在山上,而是放在一塊平地呢?對兩位聖史來說,這個文學上的地方是人造的。此外,這些真福並不是耶穌一個接一個地連續宣布的;它們是由兩個團體收集而成的。瑪竇的是由叙利亞安提約基雅的團體收集的,而路加的可能是由斐理伯的團體收集的。這些團體想做什麽?他們想把耶穌對人的建議綜合起來,一個完滿的、有福的人的建議,與平地上的人的建議非常不同。這些人向你提議其他的「真福」。
爲什麽路加把這個人造講壇設在一個平地上呢?爲什麽是這樣一個人造講臺呢?因爲他想表明,這個關于人的提議是對全世界的人講的,是對萬民講的。其實,那些圍著耶穌的一大批群衆,有來自耶路撒冷的,來自猶太的,也有來自外邦土地的,因此,耶穌所提議的真福是對所有人說的。然而,有一群門徒,耶穌是直接對他們說的。
群衆聽到的這些真福,首先是對這群人說的。這群人是誰?我們在上個主日就發現了;他們是那些在船上的門徒,耶穌將把人帶離死亡之水而進入生命的任務交給了他們;他們越是在水的深處,他們必須做的就越多,這樣才能拯救人,把人帶出來。這些門徒做了什麽?我們記得,他們把船靠岸,捨弃一切,接受了耶穌的建議,跟隨他。讓我們觀察一下,他們捨弃一切,而耶穌現在正是對他們說這個真福:「你們做了正確的選擇,你們是有福的。」
現在,讓我們來聽聽,爲什麽這些捨弃一切而跟隨他的門徒,爲什麽他們被稱爲有福的。這些有福的人有四個特點。讓我們來聽一聽:
「你們貧窮的是有福的,因爲天主的國是你們的。你們現今饑餓的是有福的,因爲你們將得飽飫。你們現今哭泣的是有福的,因爲你們將要歡笑。幾時,爲了人子的原故,人惱恨你們,並弃絕你們,並且以你們的名字爲可惡的,而加以辱駡詛咒,你們纔是有福的。在那一天,你們歡喜踴躍吧!看,你們的賞報在天上是豐厚的,因爲他們的祖先也同樣對待了先知。」
「你們是有福的」,耶穌不是對衆人說的,而是對他的一小群門徒說的。他不是在乞丐面前,在悲慘的人面前宣布這個真福;貧窮不是一件好事;天主不希望祂的子女生活在窮困中;祂希望他們過得好。祂希望他們幸福。耶穌說的是什麽貧窮?他的門徒所選擇的貧窮,因爲他們通過使自己貧窮,而進入天主的國。
在納匝肋的綱領性講道中,耶穌說:我來是要給窮人帶來喜訊。這喜訊是什麽呢?不是說他們會一直貧窮,處于貧苦之中,不是。他來是要宣布:這種狀况將從世界上消失,届時,每個人都將擁有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人們都將歡迎耶穌所提議的新世界,即天主的國。而這天主的國是通過成爲窮人而進入的,這就是他的門徒的選擇。我們剛剛聽到,他們决定捨弃一切,一無所有。他們所做的是一種選擇;這不是不幸的結果。
因爲地震摧毀了房子而變得貧窮的人,不是有福的人。不是。進入天主的國的第一個條件是,通過選擇而成爲窮人。之後,同在第5章中,路加叙述了另一個召叫,即對肋未的召叫。耶穌對他說:「跟隨我吧!」他就起來,捨弃一切。一個人要跟隨耶穌,成爲他的門徒,就要捨弃一切。在路加福音中,這個「捨弃一切」就像是個叠句,出現在每個召叫的結尾處。在富少年的例子中,他來找耶穌,因爲他內心不安,他擁有一切,但他並不快樂,耶穌做出診斷:「你執著于財富,把你的所有變賣掉,分施給窮人。」耶穌給了他治病的藥,但這個富少年沒有接受。
要成爲門徒,要屬於新世界,就必須捨弃一切。這種自願的貧窮不是可有可無的,也不是只爲宗教人士和修女保留的……不是的。誰想成爲基督徒,誰想進入天主的國度,進入新世界,就必須做出這個選擇,然後他/她是有福的。耶穌是對每個人說的;耶穌說:「你們中間誰不捨弃自己所有的財産,就不能做我的門徒。」我們必須記住這個真理;否則,我們就會自欺欺人,以爲自己是門徒,以爲自己屬於天主的國,但如果我們執著于財産,我們就不在裏面。
我們如何能剝奪自己的財産呢?我們把它們從窗戶扔出去嗎?不,那是瘋子,是對耶穌話語極愚蠢的解讀。這個世界的物資是珍貴的,它們是造物主的禮物,但它們必須按照它們所屬的造物主的計劃來管理。耶穌警告我們,把心依附在物質上會有危險,這樣不能進入天主的國。要進入新世界,必須從謊言中走出來,接受真理。謊言是什麽?就是我們不斷重複的東西:我的能力、我的聰明才智,我的能力使我積攢了許多財産,擁有房屋和田地,現在這些財産都是我的。我們所有的「禍」都是來自于這個謊言。認爲自己的財産屬於自己,這是一個謊言,因爲沒有什麽是我們的。
所有占有性形容詞都是一個謊言。一切都是天主的。我們是那些不屬於我們的資産的管家,我們必須按照主人的計劃來管理它們。天主爲什麽給我們這些物資呢?它們有領受者,即那些需要它們的人。我們不能自給自足。我們不可能擁有我們所需的全部。我們必須向兄弟姐妹們索取。天主把我們造得很好;我們有義務交換這些禮物。帶來所有的「禍」的謊言是,我們認爲它們是我們的,然後我們開始交易它們,把它們提供給出價最高的人;出價越高,需求越大,我們就越能提高價格,因而能越來越富有,房子加房子,田地加田地,正如先知依撒意亞所譴責的。
所以,若要進入耶穌向我們提議的新世界,天主計劃的新世界,那個貧窮消失,戰爭消失,暴力消失的世界;我們就必須管理好物資,成爲貧窮的,也就是說,讓我們自己一無所有,因爲我們已經明白誰是領受者;我們一無所有,我們不爲自己,不爲自私而去擁有,我們把它們給予有需要的人,我們也從我們的兄弟姐妹那裏領受天主賜給他們的禮物,當我們需要時,他們就會給我們。
福音意義上的窮人是指不爲自己而擁有的人,他/她不崇拜金錢,不自私地將自己的時間、才智、博學、文憑、社會地位據爲己用。基督徒的理想,不是貧窮和匱乏,而是能有一個人人都是福音意義上的窮人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沒有人爲自己囤積,沒有人揮霍浪費,都把自己從天主那裏所領受的提供給兄弟姐妹。「貧窮的人是有福的」,這不是一個讓人屈從貧窮的訊息,而是希望的訊息。世上沒有人再有需要,因爲天主把世界造得很好,人類所有的需要都能得到滿足,只要世上的物資是按照造物主的計劃來管理。
伴隨這一真福的許諾,沒有被推遲到未來,而是要進入未來;不是今生之後進入天堂,而是當一個人選擇貧窮時,他/她就進入了天主的國。但如果一個人已經進入,而他/她却開始依附財産,緊握不放;那麽,他/她就出了這新世界。選擇福音意義上的貧窮會有什麽結果?當門徒們放弃將財富據爲己用時,他們應該期待什麽?對于這個問題,耶穌用另外三個真福來回答,專注于那些選擇捨弃一切、不爲自己保留的門徒。會有犧牲;基督徒所尋求的,既不是犧牲,也不是受苦。天主不喜歡人受苦。天主不想要痛苦,我們不應把痛苦獻給祂,因爲祂不知道用它來幹什麽,但某些選擇涉及痛苦的捨弃。它們就出現在其他三個真福之中。
首先:你會感到「饑餓」,「你們現今饑餓的是有福的,因爲你們將得飽飫。」但必須牢記,你將遭受饑餓。貧窮不存在于天主的國中,但仍有一種饑餓會造成一些不舒服,這是人們對物資管理不當而造成的痛苦。但也有另一種饑餓:如果你有一個同事按照舊世界的標準管理物資,你看到他積攢房子、田地、60米長的游艇,你可能也會同樣感到饑餓,渴望像他一樣,得到以技能能够得到的東西,因爲你的能力也許甚至比這個人更强。這種饑餓是無法得到滿足的;你永遠無法負擔得起時尚和廣告所强加的多餘的東西。它們是人爲的需求,是被誘導的;基督徒也會受誘想要滿足這種需求。但他不能。
當兄弟姐妹仍缺乏生活的必需品時,基督徒無法承受某些舒適:某些昂貴的名牌衣服,某些珠寶。這些不能出現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只有當每個人都有這些東西的時候才可以;當一個弟兄或姐妹仍有需要時,你就無法滿足這種饑餓。那些以兄弟姐妹的需要爲自己所有選擇的中心的人,必要考慮他們兄弟姐妹的需要。他們會經歷某些艱難困苦。有時他們也可能會缺乏必需品,如果兄弟姐妹處于極度需要之中。但他們是有福的,因爲天主會滿足他們對生命的饑渴;他們會成爲真正的天主子女。一個真正的人的生命之滿足,就是那些去愛的人的滿足。
還有「哭泣」。那些選擇進入天主的國的人,是有福的。我們不要誤解這一祝福,以爲天主喜歡痛苦,不是的。借著選擇基督,門徒們參與到新世界的建設中,他們處于一個什麽樣的世界?這是一個我們都知道的令人痛心的情况:苦難、戰爭、殘暴。面對這種現實,那些想要建立新世界的人感到很痛苦。門徒們的眼泪是愛的標記,是他們熱切希望天主的計劃儘快實現的標記。
當自己所愛的城市耶路撒冷拒絕自己的提議時,耶穌哭泣了。他意識到這個城市正在走向毀滅,所以他哭泣了。這些是去愛的人的眼泪。天主會安慰那些有這種愛的熱情的人,因爲他們希望所有人幸福。他們應該牢記,在痛苦中播下的種子會成長並結出豐碩的果實。聖咏126:6中說:「他們邊行邊哭,出去播種耕耘,他們載欣載奔,回來背著禾捆。」他們滿心歡喜;這是天主對那些爲愛哭泣的人的應許。
最後一個真福:「幾時,爲了人子的原故,人惱恨你們,並弃絕你們,並且以你們的名字爲可惡的,而加以辱駡詛咒,你們才是有福的。」那些按照福音行事的人絕不能指望得到掌聲,因爲他們提出的建議與舊世界背道而馳。因此,他們會被厭惡,會被驅逐,因爲他們會被認爲是顛覆分子,對既定秩序的顛覆,對被這個世界所有正義認爲是正確的秩序的顛覆。他們想「各自爲政」,自己管他們自己的;但什麽是他們自己的?一切都屬於天主。
舊世界不甘心消失,因爲它被自私和利益所引導;它不希望新人類出現,不希望被愛的邏輯,被關愛他人、無私服務、尋求末位的邏輯所引導。這些建議完全超出了舊世界的邏輯。耶穌說:注意!如果人們爲你鼓掌,就說明你正像他們一樣思考。一個門徒在受迫害的那一刻是有福的,因爲迫害是無可辯駁的證明,證明他接受並跟隨主的邏輯。
現在,讓我們來聽聽那四個「有禍」:
「但是,你們富有的是有禍的,因爲你們已經獲得了你們的安慰。你們現今飽飫的是有禍的,因爲你們將要饑餓。你們現今歡笑的是有禍的,因爲你們將要哀慟哭泣。幾時,衆人都誇贊你們,你們是有禍的,因爲他們的祖先也同樣對待了假先知。」
第一個「有禍」是針對富人的。富有的人,你們有禍了;這「有禍」是一個多麽糟糕的翻譯啊!對我們而言,這種表達是一種威脅。這不是耶穌口中的表達的意思。耶穌不是威脅說要懲罰,耶穌是愛。他所說的是一種痛苦的呼喊。在希臘語中,我們有「οὐαὶ = uay」,它指的是我已經引用過的一個希伯來詞語「Oi」,這是一種葬禮上的哀嘆。面對喪事,悲痛中的人雙手抱頭,喊說:「Oi」。我們聽到的是一個痛苦的呼喊。
這是耶穌在那些不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受援者的富人面前的哭喊聲。耶穌爲那些選擇喪亡的人哭泣;這是葬禮上的哀嘆:「你們這些受衆人喝彩和羡慕的富人……「Oi」……你們毀了自己的生命。」有必要翻譯成「富人,你們真可憐」,而不是「有禍」。「『Oi』,因爲你們囤積本該給出去的資産而造成了貧窮,……你們瘋了。」耶穌爲他們感到難過;他所說的是痛苦的呼喊,因爲他看到他們毀掉了自己的生命。在最後關卡,沒有交付給收貨人的東西會被徵用,而你們失去了愛,你們是「死人」,因爲你們不去愛。
第二個「有禍」:「你們現今飽飫的是有禍的」。耶穌說:「『oi』,你們將世界的物資用以自己享樂,你們揮霍所受造的資源,造成了饑餓、貧窮、這麽多人的苦難……」這是對這些人的痛苦呼喊,他們是失敗者,喪失了生命。
第三個「有禍」:「你們現今歡笑的是有禍的」。你們歡笑,却不給你們的兄弟姐妹帶來歡樂,你們使他們哭泣,因爲你們行了不義、羞辱,這是最弱小者受苦的原因,你們是生命上的失敗者,是「死人」。耶穌說「唉」,並以最後一個「oi」作結:「『Oi』,所有人都爲你鼓掌,因爲這是舊約中發生在假先知身上的情况。說謊的先知得到了掌聲,因爲他們試圖不說來自天上的真理,而想要滿足他們聽衆的欲望。如果你們得到了掌聲,那就是標記,因爲在不知不覺中,你們已經使自己適應了這個世界的『真福』。」
隨著這四個葬禮的哀嘆,今天的福音結束了。它們幫助我們反省。我們是屬於那群聆聽福音的群衆,還是真正的門徒,即選擇獻出自己的一切以服務兄弟姐妹,從而建立愛的生命的人?這是一個我們必須自問的問題:我仍然屬於群衆,還是我已經選擇成爲真正的門徒?
祝大家主日好,並過好新的一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