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4, 2024

路1:1-4; 4:14-21 - 丙年常年期第三主日

丙年常年期第三主日

路1:1-4; 4:14-21

Fernando Armellini神父的講道詞


大家主日好

今天的福音是耶穌在其公開生活的起始,在納匝肋的會堂所進行的綱領性講道。然而,禮儀希望在它之前加上四節經文,即《路加福音》開篇的經文。這是他整部作品的序言。其中,路加遵循了他那個時代他非常瞭解的古典作家所使用的文學寫作程序。在這篇序言中,路加雖然沒有提到自己的名字,但他介紹了自己,宣布了他寫這本福音書的目的,並揭露了他在寫作中所遵循的標準。

讓我們來聽聽:

德敖斐羅鈞座:關于在我們中間所完成的事迹,已有許多人,依照那些自始親眼見過,並爲真道服役的人所傳給我們的,著手編成了記述,我也從起頭仔細訪查了一切,遂立意按著次第給你寫出來,爲使你認清給你所講授的道理,正確無誤。

路加想以福音書這前四節經文告訴我們什麽呢?首先,他不想講述寓言、傳說、幻覺,而是想講述發生在我們中間的真實事件。他立即補充說:「我不是我所寫的內容的見證人;我本人並不認識納匝肋人耶穌。他是由那些從一開始就是見證者的人介紹給我的,即那些與納匝肋人耶穌一起生活的人。他們聽到了他的訊息,看到了他的行爲以及所做的事。」

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向路加介紹納匝肋人耶穌的見證人可靠嗎?路加和我們一樣,他跟隨耶穌,並不是因爲他直接認識基督,而是因爲他從那些認識他的人,從可靠的見證人那裏領受了這些訊息。路加說,確實,這些見證者不是遍布整個帝國的說書人、騙子、貪財者,而是冒著生命危險去宣揚主交托給他們的福音的人。他們不是福音所有者,不是想宣揚自己的想法,不是的。他們是「爲真道服役的人」。

路加還說:「我不是第一個寫這些的人,在我之前有許多人寫過關于納匝肋人耶穌的東西。」當然,馬爾谷福音當時已經在基督徒團體中流傳了15年,還有許多談及納匝肋人耶穌的小書和故事。那麽,路加决定做什麽呢?他讓自己參與到這個宣告中,並開始有序地、極其謹慎地從頭開始記述這些事實。

路加想賦予他的福音書的特點是,從頭開始,按照次序,講述真實發生的事實。然後是,將此書獻給著名的德敖斐羅,他可能是一個富裕的基督徒,屬富裕的斐理伯地方團體,他願意在經濟上幫助路加。當時,沒有版稅,路加必須生活,而這位基督徒主動提供必要的幫助,使路加能够完成他的寫作。關于這個德敖斐羅,我想說的是,如果他這是爲宣傳自己,那他非常有技巧,因爲直到世界終結他都會被記住;事實上,路加不僅在福音書的開頭提到他,並且在《宗徒大事錄》的開頭也提到他。

路加寫福音書的目的是什麽?爲了給基督徒的信仰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他不是爲使异教徒皈依而寫,而是爲那些已經是信徒,並希望爲自己的信仰打下堅實基礎的人而寫。如果有人問他們所做選擇的原因,他們要正確說明理由。信仰的真理不能通過無可爭議的科學證明來證明。不能,但是跟隨基督與輕信無關。它與無知者的某種幼稚無關,他們願意不加鑒別地接受所有寓言。與這些無關,有非常好的理由去相信,而路加想在這裏解釋這些理由。

如果我們想真實而成熟地立足于我們的信仰選擇,這裏,路加爲今天的我們鋪設了清晰的道路。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耶穌在納匝肋的綱領性講道:

耶穌因聖神的德能,回到加里肋亞。他的名聲傳遍了臨近各地。他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受到衆人的稱揚。他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按他的習慣,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

馬爾谷和瑪竇也叙述了耶穌探訪納匝肋,即他所成長的地方。然而,他們都把這個探訪放在他(耶穌)公開生活的中期;一年半之後,耶穌决定去看望他的母親,並在會堂裏發表了演講。路加把這個探訪放在他(耶穌)公開生活的開始,他這樣做不是爲了給我們提供精確的時間信息,而是出于神學和牧靈的原因;他想從一開始就介紹耶穌將要履行的使命。他把這個演講放在會堂安息日禮儀的背景下。

耶穌忠實地參加了這些每周一次的祈禱會,聆聽天主的話語,路加用一句話說明了這一點:「按他的習慣,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他還告訴我們,耶穌自願讀經。在安息日的禮儀中,有兩段讀經:一段取自法律五書(Torah);三年內,法律五書會被讀完;第二段讀經取自先知書。納匝肋會堂是一個小村莊的會堂,他們肯定沒有所有的先知書;他們肯定只有依撒意亞先知書,由于這本書被不斷地宣讀,他們肯定對這本書幾乎爛熟于心。我們還注意到,會堂長可能會邀請第二位讀經者來講道;讀經的釋義必須符合當時的情况。

現在,讓我們聽聽發生了什麽:

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他;他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上主的神臨于我身上,因爲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複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他把書卷卷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

在我們剛剛聽到的經文中,有兩個細節,像是紀事,完全是多餘的。如果你想讀一本書,你必須打開它,然後在最後合上它,這些沒有必要說。如果路加注意到,耶穌展開依撒意亞先知書書卷,之後又卷起來;那麽這意味著,對他來說,這兩個動作非常重要,具有神學意義。首先,是耶穌展開經書以及卷合經書的事實。耶穌展開經書的事實意味著,如果沒有他,這聖書仍然是卷合的、不可理解的,因爲沒有光可以照亮它,顯示其成書的原因;也沒有人可以使先知們的神諭得以應驗。然後,耶穌最後把書卷卷起來並交給侍役的事實,意味著舊約已經完成了它導向耶穌的使命。

還注意到了另一個細節:耶穌坐下了。這是辣彼們開始上課的姿態,學生們站著聆聽。這意味著現在是老師在講話,他要講的內容非常重要,即,我們聽到的耶穌所讀的經文:「上主的神臨于我身上,因爲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

依撒意亞先知書中提到的這個人物是誰?他是一個受上主傅油爲履行先知使命的人。他是天主在基督之前450年派給人們的先知,其使命是安慰流亡巴比倫而後返回的受苦的人民。我們記得在巴比倫發生了什麽。流亡期間,在居魯士大帝時代出現了另一位先知;人民流放50年後,起初被驅逐者已經死亡,剩下的是他們兒孫。這位流亡中的先知開始堅持敦促以色列人離開外邦人的土地,返回他們祖先的土地;在巴比倫,他們的信仰面臨著危機。他們可能忘記自己是亞巴郎的子孫,是應許的子孫。在巴比倫,以色列人得到了很好的安置;他們不是奴隸,他們享有帝國公民的所有權利,當然,他們必須交稅,但他們工作、賺錢、建房子,他們中的許多人發了財,生活得很好。先知敦促他們返回,但他們在巴比倫過得很好。

只有幾小群人不太幸運,他們回到了他們祖先的土地。一些商隊從巴比倫離開了。他們回來後發現了什麽?他們徹底失望了,城市仍然是一片廢墟,他們祖先的土地已經被外國人占領,那些是定居在猶大的厄東人、阿摩尼人和摩阿布人。宗教生活在那裏萎靡不振,定居在那裏的外國人引入了他們的神、他們的傳統、他們的習俗,因此道德敗壞的現象很普遍。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大約在公元前450年,這位先知出現了,他自稱由上主的神傅了油,來安慰這些貧窮和受壓迫的人。他說:「上主的神臨于我身上,因爲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複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

當然,我們談論的不是眼睛的失明,而是那些不再能看到自己生命的意義,不再能看到未來,不再懷有任何希望的人,而他就是被派遣來向窮人宣報喜訊的人。然後「向俘虜宣告釋放,宣布上主恩慈之年」。恩慈之年,即禧年,届時所有債務都將被寬免,所有形式的奴役都要結束。然後公義將得到恢復。這是耶穌在納匝肋會堂所宣讀的預言的最初的含義。

現在,讓我們聽聽耶穌是如何把它適用到自己身上的:

會堂內衆人的眼睛都注視著他。他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

當納匝肋會堂裏的人都注視著耶穌時,他便開始說:「你們所聽到的預言,今天應驗了。」他將自己等同于依撒意亞先知書中所說的先知。他來到世界上要做什麽?首先,向窮人傳報喜訊。

這些窮人是誰?經師、法利塞人、聖殿司祭都很富有,不太是從經濟角度看,(儘管也是,)而是說他們在天主面前很富有,因爲他們相信他們可以向上主獻上他們的善行、功德、祭品、燔祭,從而索得天主的祝福和賞報。耶穌來向貧窮人,向那些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獻給上主的人傳報喜訊;他們只需要向這個大喜訊敞開心扉。這些窮人是誰?所有的人。他們必須意識到,他們沒有什麽可以獻給天主;從天主那裏,我們只能領受,並感謝祂。

給這些窮人的喜訊是:上主無條件的愛。一個史無前例的喜訊。以前大家都相信,天主會賞報那些服從祂命令的人。耶穌來說,天主的本性是,無條件地愛每一個人,甚至那些不義的人,那些除了他們的罪之外,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祂的人。天主同樣愛他們。這是個大喜訊。與天主的商業關係已經結束;現在是一種愛的關係。那麽,好人或壞人都一樣嗎?不一樣!義人讓自己參與其中,並理解這種愛;而惡人還不理解,也不快樂,直到他讓自己參與到上主的這種愛中。

此外,他來還做什麽?「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依撒意亞先知用來表示獲得自由的詞是:「דְּרוֹר」 = 「deror」,這個詞的意思是除去束縛,即阻止我們奔跑的障礙。耶穌來,將我們從一切不允許我們生命向前並在愛中成長的東西中釋放出來,而阻礙我們的是什麽呢?阻礙我們在愛中奔跑的第一個障礙是什麽?是縮至自我,考慮自己,考慮自己的利益。今天,耶穌說:「我來,使你們能够敞開自己,去愛你們的兄弟姐妹,關心他們的需要,超越自身利益,敞開自己去愛。」這是第一個釋放。

還有:「我來使你脫離偶像的束縛;如果你把自己鎖在財産之中,你就會積攢它;你是一個奴隸,你無法去愛;我來使你自由。」還有:「我來是要把你從那種支配他人的欲望中解放出來,這種欲望使你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人。我也來把你從恐懼、怨恨、遺憾中解放出來,這些東西使你成爲過去的奴隸。」

過去的錯誤,必須在這個新的天主圖像的光照下來看,這個新的天主圖像就是「無條件的愛」。因此,你必須感受到被愛,即使你是個罪人。這愛會改變你,從而使你快樂。然後是,「向盲者宣告複明」。盲者是那些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裏的人;他們撞墻,傷害自己和他人;他們的生命沒有目標,他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使命,這使他們做出錯誤的决定,不能使他們的人性得到成長。

耶穌來打開他們的眼睛,使人們知道如何給事物以正確的價值,不要把只是短暫的、表像的東西與真正值得、有生命價值的東西混淆。積攢財物、擁有財富等有什麽價值?這些才是有價值的嗎?耶穌來,讓我們看清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不要混淆對錯,不要混淆好壞;它們不是一回事。如果他不打開你的眼睛,你就無法移動,在你面前的一切都是混亂的。然後你跟隨你的心血來潮、一時的衝動、適合你的、取悅你的、不使你人性化的。耶穌打開你的眼睛。

「他來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這是他對預言的補充,這就是爲什麽他堅持認爲,他的到來使你擺脫導致你受奴役和讓他人爲你服務的衝動。耶穌的這一補充,是受依撒意亞先知書第58章有關真正的禁食的預言的啓發。真正的禁食不是要低下頭,像蘆葦一樣,也不是要躺在席子和灰燼上……不。它意味著要打開不公正的監獄,打破手足上的枷鎖,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打破所有的枷鎖。

我們的衝動驅使我們去支配別人。耶穌來使我們擺脫這種使我們失去人性的衝動,因爲,如果我們支配他人,我們就不是人;只有當我們爲我們的兄弟姐妹服務時,我們才是真正的人。

然後,「宣布上主恩慈之年,即禧年」。什麽是禧年?它是防止積攢的法律,防止心被這個世界的財物所束縛;防止對財富的偶像崇拜,因爲地球屬天主。在禧年,每個人都再次擁有天主賜給他的土地,所以不可能變得富有。在禧年,人們意識到自己不是世物的主人,一切都屬天主。天主的創造物原是爲祂所有子女準備的,如果它們被積攢,這就脫離了天主的計劃。

這就是耶穌要來宣告的。今年,我們每個主日都會有路加福音的陪伴;因此,我們有機會看到耶穌在納匝肋所宣告的這個計劃綱領,是如何具體實現的。

祝大家主日好,並過好新的一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