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4, 2024

路12:32-48 - 丙年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丙年常年期第19主日

路12:32-48

Fernando Armellini神父的講道詞


大家主日好。

我們肯定記得我們上周反省的比喻,那個愚昧的農夫發了一大筆財,一年收成特豐富。他擴大了他的糧倉以便什麼都丟不了,也沒人能偷走它們。就在他認為他終於可以享受他的勞苦果實的時候,他失去了一切。這麼多的努力到頭來一場空。

我們所有羡慕他的人不應該重複他犯的錯;耶穌說他做的很愚蠢,他是個笨蛋。今天耶穌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我們該如何明智地善用我們手中的財富。

讓我們聽聽祂的建議:

「那時,耶穌對祂的門徒們說:小小羊群哪,不要害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將天國賜給你們!變賣你們的所有施捨給人,為自己預備永不破爛的錢囊,即是在天上取之不盡的寶藏,那裡盜賊無法走近,蛀蟲也不會咬壞。因為你們的寶藏在哪裡,你們的心也在哪裡。」

「不要害怕!」耶穌為什麼以這種方式介紹祂的提議呢?因為祂知道祂將給我們建議,一個嚇到我們的生命抉擇。如果是一些宗教儀式、守齋、某些敬禮,那就沒理由告訴我們不要害怕了。但我們在這裡談的是投資,我們談的是物質,非常具體的東西;我們知道在做買賣時,一個人總是害怕犯錯誤,怕被欺騙,怕錯過一個不會再來的機會,造成遺憾。「如果我賣的是時候…如果我買了…」

耶穌說:「不要害怕,」「我要給你們一個提議。」祂在向誰提議呢?向小小羊群;祂沒有向所有人提議,因為他們不會明白;祂給那些認識祂,已跟隨祂幾年的人提議,對那些擁護祂並知道祂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作小小羊群,一個人變得有點多疑,因為只有少數幾個;當論到投資時我們更加小心猶豫,因為這是一件很冒險的事。大多數人甚至不願聽到它。

那什麼是應該做的事呢?把天國的禮物擺在他們面前,在天父看來似乎很好。他們是有福的能找到福音的寶藏。他們相信新世界並進入天主的國。「為幸運的你們,我建議你們如何投資你們手中的物質,具體的物質:金錢、房子、田地、以及能發展你們所有天賦的運氣。

「用這些財富做什麼呢?賣掉你們所有的;聽我,是時候賣掉你們所有的股份因為它們天天都在貶值;相信我,去哪裡投資這些財富呢?花在救濟品上。」這不是要你把一切都扔到窗外,誰第一個經過就撿去了,不是的;這意味著明智地和我們的弟兄姐妹分享生命給我們的賜予。所有這些都必須用來創造喜樂和生命。如果你有空出的房子,讓有需要的家庭來住。他們會給你很多麻煩和不方便…你必須考慮這些,但它們將創造喜樂,它們將創造生命。你有田地,用田地的出產來幫助窮人。

簡言之,把一切都投入愛中。愛不像那個農夫的糧食,麥子在糧倉裡會腐爛。愛是不會貶值,也不會被賊偷走的財富,甚至連那個突然光臨的農夫,把一切都帶走的盜賊(死亡)也不能把她怎樣。現在你們知道耶穌為什麼開始說:「不要害怕。」

如果你害怕,說明你還不明白耶穌給你提議的投資。現在,為了明白祂的提議,祂給我們講了三個比喻。

讓我們聽聽第一個:

「你們要束上腰,點上燈,像僕人等待主人從婚宴回來一樣。等他來到一敲門,立刻給他開門。主人回來看見那些警醒著的僕人,他們是有福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要親自束腰,請僕人坐在餐桌旁,親自伺候他們!主人或在半夜、或在黎明時來到,看見警醒著的僕人們,他們真是有福的!

第一個 比喻的場景發生在一個富人家裡,他被邀請去參加婚宴他把自己的房子託付給僕人們。很容易認出這個人;祂就是耶穌,祂完成了使命,離開了這個世界,讓祂的門徒繼續祂的工作。《宗徒大事錄》在耶穌升天的記述中描述了這種移交。我們記得那兩個穿白衣的人告訴門徒們不用再仰望天空,而是要下到平原繼續耶穌開始的新世界。

讓我們想想住在這家裡的僕人們,因為他們很重要。在上主的家裡只有僕人,每個人都有主人託付給他們要完成的任務。這家是只有僕人組成的基督徒團體;沒有主人,和受崇敬的顯貴,沒有。服務是這個家的生活特徵,是這個家庭生活的特徵。

如果這些門徒想要得到從參加婚宴回來的主人的認可,他們該怎麼做呢?他們必須時刻保持警醒,準備服務;他們不能睡覺。在希臘文中,「eréguein 」的意思是觀望,這主人可能在任何時候回來,祂可能在人幾乎忍不住打個盹時,在半夜、或在黎明時回來。

準備服務有兩個非常實際的圖像;束上腰這個房子裡的燈總是亮著的。在東方,男子穿的外衣長到腳部;在家裡,外衣是鬆開的,但當他們去工作或去旅行時,他們把外衣束在腰間為了行動更方便。這主人家裡的僕人們總是束著腰。。基督徒沒有空閑時間可以縮回自己的空間,尋求他自己的益處,懶惰,做他們喜歡做的事,不是的。如果有人需要你,你應該時刻準備好服務。

第二個圖像:點上燈。在這個人的家裡,從未有標記:「已關燈,請勿打擾,因為我們在休息。」有需要的人知道他可以來找這家,因為那裡有人可以為他服務。現在主人從婚宴上回來了,禮貌地敲門。他沒有開門;祂求許可因為祂需要進來。這是什麼樣的來臨?這是在我們生命中上主的最後來臨。在這最後的會見中我們的生命要被評估,就是要看她是否相似祂的生命,是否相似僕人的生命,但在最後的會見之前,上主多次來敲我們的門,祂不是經過;祂敲門因為我們必須自由地開放並回應祂的需要。耶穌是來找我們求幫助的窮弟兄,祂知道我們有祂需要的東西,禮物,那些天主放在我們手中的財富就是為了讓我們和有需要的弟兄分享。當弟兄敲門時,就是我們投資我們的財富的時候,把它們賣掉施捨出去。

這些警醒的僕人配得從耶穌來的兩個真福。「那僕人是有福的」是未聽過的祝福,因為在那個時代的文化中,「有福的」是主人,不是僕人。「有福的」意思是我恭喜你;你是一個美麗成功的人。甚至晚上他們也醒著。這夜晚可能是被自私的黑暗所籠罩的我們這個世界的黑夜,對財產、權力、享樂無度的追求,沒有別的。

在這晚上,那些警醒的人是有福的;即使只有黑暗在周圍,他們讓燈一直燃燒,忠實地履行他們的職責。這種美麗的真福很少被提到:「主人回來看見那些警醒著的僕人,他們是有福的!」

比喻的結局讓人看到了聖經中最感人的場面之一。主人來到時,祂敲門。我們期待當主人來時,他要受服侍。不是的,主人要親自束腰,請僕人坐在餐桌旁,親自伺候他們!這是自造的天主圖像的反例。納匝肋人耶穌的天主是人的僕人。

我們不要損毀祂的面容,祂使自己作僕人;我們損毀了祂。讓我們把這圖像倒過來,因為受服侍的天主圖像是可恥的。在《默示錄》中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同樣深刻的場面天主將擦乾這些僕人眼中的每一滴眼淚,因為建設愛會讓他們很辛苦,讓他們流很多眼淚。這些貶值的,必須被投資的物質也有遭賊的危險。在第二個比喻中,耶穌教導我們如何保護它們不被賊偷走。

讓我們聽聽:

你們要明白:如果家主知道賊會在什麼時候來,他一定警醒,絕不讓自家的房子被掘穿。你們也要準備好,因為在你們料想不到的時刻,人子就來了。

在你們料想不到的時刻,賊來的圖像很特別;辣彼們從不用這圖像;然而,在基督徒當中卻很常見;我們常在新約中讀到它。聖保祿在《得撒洛尼書》中說:「上主的日子將像盜賊一樣在黑夜襲擊你們。」在《伯多祿後書》中也有:「上主的日子將像盜賊一樣來到。」在《默示錄》中也有,復活的主寫給不警醒的Sardi教會的信中說:「我將像盜賊一樣來到,你不知道什麼時辰我將來到。」

圖像總是盜賊的圖像。我們已經提到突然光臨那個愚昧的農夫的盜賊;死亡帶走了一切;他沒有警醒也沒有給他的財物上保險。我們一定要提防這險惡的盜賊。防衛這賊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確保當他來時,他找不到可以帶走的東西。Juvenal的名言:旅行的人什麼都沒有,當他看見盜賊,他唱歌並大笑,因為他不能拿他甚麼。在生命的最後,救恩是發現他什麼都沒有,因為天主放在我們手中的所有財物都被送到了有需要的人那裡。

這是耶穌的真福,貧窮的人是有福的;恭喜那些什麼都沒有留下的人,因為他們把所有的財物都給了窮人,有需要的人。然而,在這個比喻中,盜賊的圖像不是死亡,也不是威脅。福音是好消息,這是建議我們常保持警醒,不要錯過任何在生活中提供給我們愛的機會。

這些機會常常突然到來,你必須知道如何照顧他們,所以是特別的盜賊,她不是來偷竊,而是來拯救我們,她來救我們的財物;她是來請求服務的窮人;我們有天主給我們的能力給他生命;這是不能錯過的好機會。

窮人救了我們的財產並把它們安全地放在天主那裡,因為祂允許我們把這些東西變成愛。窮人沒有搶奪我們的財產;他救了我們的財產因為他在天主內救贖了我們。門徒的團體只有僕人;我們聽到耶穌說的:「我們要時常保持警醒。」但有人必須比其他人更警惕,耶穌的第三個比喻就是講這些人的。

讓我們聽聽:

伯多祿說:「主啊,祢說這個比喻是為我們,還是為大家呢?」主說:「誰是那個忠信能幹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中眾僕人,按時分發糧食呢?當主人來到時,看見他這樣做,這僕人就有福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會把自己的一切財產交給他管理。但如果這僕人心裡想:『我的主人必會遲延。』他就開始毆打僕人婢女,吃喝醉酒。在他想不到的日子,不知不覺的時刻,這個僕人的主人來了,就把他斬了,使他與不忠信的人有同樣的下場。那僕人明知主人的意願,卻不準備,也不照主人的意願辦事,必遭重重的責打。但那不知道的,雖然做了該受責打之事,可以少受責打。因為凡接受多的,對他的要求也多;受委託多的,向他索取的也多。

婚宴的圖像為耶穌很親切;我們在福音中常見這圖像。耶穌用這圖像主要強調在宴客大廳裡總是有兩組人。那裡有客人,有人坐著或躺著等著被服侍,還有另一組人,僕人總是準備好接受命令並立刻執行。

接下來是第三個比喻,是由伯多祿問耶穌的問題引入的:「祢說這個比喻是為我們,還是為大家呢?」自然,每個人都應該警醒,但有人必須比其他人更警醒,耶穌說。有人必須比其他人更是僕人。他們是那些負責僕人的人,因為他們已證明自己是服務的模範,主人信任他們。這指的是基督徒團體中的領導人,他們被稱為管理人,不是主人、不是老闆、不是上司,不是的。他們對團體的生活負責。這個詞「oikonomoi」聖保祿在《致格林多前書》第3章中也用過,當他問:阿頗羅算什麼?保祿算什麼?「Oikonomoi」是管理人,不是有特殊榮譽頭銜的人。他們的任務是什麼?是滋養整個團體。他們必須慷慨無私地投誠於團體的服務。

這是比喻的積極圖像。現在是負面的圖像。這些帶頭人也許開始出於自利而行動;開始像老闆一樣奴役託付給他們的人。即使在家裡所有人是僕人,他們再次進入這世界的邏輯,那就是導致統治的欲望,想要得勝,想要受服侍。這是耶穌想到的可能性並以一種赤裸裸的方式描述出來。藉著耶穌的話,我們瞭解到了聖路加針對他團體中存在的粗俗的現實主義,即不忠的僕人的行為給與痛斥。他談論的是閒逛揮霍的人們,他們傲慢,專橫跋扈。這些都是在小亞細亞早期團體中已出現的不幸的情形。

耶穌以嚴厲的言辭警告這樣的危險。這些人的危險就是在生命的盡頭發現自己被斬成兩段,他們是被置於異教徒當中的門徒。他們是教會的知名人物,然而他們得到的是一個嚴重的判決。耶穌認為他們失敗了。不是他們要被送到地獄,不是的;但將很可悲,當這些人知道在詮釋他們蒙召在基督徒團體中的服務時犯了一個錯誤。

比喻以被責打結束。它反映了比喻發生的社會背景對那些不履行職責的人給以嚴肅甚至殘忍的懲罰。自然,上主不懲罰任何人。這圖像旨在強調這些團體的領導人的行為有多麼糟糕,他們站在特殊的位置上,他們比別人更知道上主的旨意,比那些不忠實的人更好。他們的責任,耶穌說的,更大。這是我們必須牢記在心的情形,因為我們在我們的生命中,在我們當今的團體中也發現這樣的危險。

祝大家主日好,並善度新的一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